上市险企先后发布的一季度保费收入情况显示行业整体正在回暖。截至4月17日,5家A股上市险企陆续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保费数据,中国人寿(37.000, 1.80, 5.11%)、中国平安(48.620, 1.14, 2.40%)、中国人保(5.580, 0.13, 2.39%)、中国太保(30.290, 1.61, 5.61%)、新华保险(33.350, 0.65, 1.99%)合计总揽保费10563.19亿元,表现为“四升一降”,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85%。
尽管不同公司在保费收入方面有所分化,但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保费回暖,近两年深陷负增长泥潭的新业务价值有望迎来拐点,重回正增长轨道。
寿险加速复苏
一季度正值保险行业传统的“开门红”期间,寿险业务自然是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今年一季度,不同公司保费收入分化,但整体回暖明显,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拐点逐渐显露。
具体来说,中国人寿一季度实现保费收入3272亿元,同比增长3.9%。平安人寿保费收入为1717.67亿元,同比增长5.63%。另外三家公司保费收入有些许下滑,其中,下滑速度最快的太保寿险一季度保费同比减少2.6%至969.1亿元。
对于寿险市场保费回暖,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一方面保险公司在传统“开门红”期间持续发力,投入更多销售资源开拓各个渠道保费,最终推高一季度整体保费收入,另一方面,银行保险、个人养老金等渠道或业务持续增长,共同拉动了寿险保费增长。
不仅如此,随着寿险业改革转型持续深化,代理人队伍提质增效,人均产能不断提升,上市险企普遍率先转变动能,也有望率先进入依靠代理人产能提升的“效率提升周期”。
未来的寿险板块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宋占军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恢复增长,寿险市场负债端的复苏势头具有稳定发展的基础。
财通证券(7.840, 0.02, 0.26%)分析师夏昌盛也在相关研报中预测,未来新单保费及新业务价值高增趋势有望延续,一方面,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仍维持高位,且去年超额储蓄待释放,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主的储蓄险更能承接低风险偏好下的居民储蓄迁移需求,热销势头有望持续;另一方面,个险销售队伍企稳,银行具备客户优势,有望抓住增额终身寿险热销机遇实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