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到今年2月份,我国居民的存款总额达到了85.4万亿元。以我国14亿的人口来计算,人均存款达到了6.1万元。不过有人会说,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存款,妥妥地是被平均的那一个。那么,6.1万元的人均存款,全国有多少地区的居民可以达到呢?
存款多数跟哪些因素有关?
首先,居民存款的多少,跟收入的多少有莫大关系。2019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万元,31个省市/自治区中,人均可支配收入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只有9个,分别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和山东。而这几个省市除了福建和山东之外,其他的人均存款基本都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为北京,人均存款超过了17万,上海其次,在14万左右。
其次,居民存款的多少,跟消费也有很大关系。收入是存款来源的基础,但如果收入多,花的也多,存款就比一定多。比如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北京高,但消费支出同样比北京高,所以在人均存款上,上海反倒不如北京。还有一些地区,虽然收入水平不是那么高,但人均存款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比如山西、陕西、河北、重庆,其中也可能有消费支出较少的因素存在。
再次,居民存款的多少,还跟居民的理财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地方的居民,可能喜欢把钱存在银行,而有些地方的居民则可能喜欢把钱用来买理财产品。虽然用来买理财产品的钱最终可能也会变成存款,但从统计的口径上就不算是居民的存款了。
如果比较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均收入、消费支出和人均存款就能发现,有些地区收入水平明明较高,且消费支出也不算多,但人均存款却很少,比如湖南,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都排全国第12位,可人均存款却排到20多位去了,其中原因可能就是这些地区的居民并不怎么喜欢把存银行。相反,也有一些地区的收入和消费支出都不是很高,存款却比较多,比如山西,收入和消费支出均排在全国20多名,人均存款却是全国第8,很可能就是因为比较喜欢把钱存款所致。
总而言之,存款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地区,不过只占少数,大部分的都是被平均的。所以就算达不到平均水平,也无需妄自菲薄。更何况存款较多的人,也未必就是生活过的比较好的人,因为有些人只是喜欢存钱,有钱不舍得用,可如果钱都存着不花,生活就能过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