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Nasdaq:LK)内部人员伪造22亿元业绩一事在持续发酵。
据报道,瑞幸咖啡被报正在就会计不正当行为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中国证监会亦已派调查组进驻瑞幸咖啡。瑞幸咖啡事件是否会成为新《证券法》实施后的“长臂管辖”第一案,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瑞幸曾购买了总额2500万美元保额的董责险,目前理赔尚未有定论。尽管如此,在瑞幸案例和新《证券法》实施的双重作用下,A股上市公司关注和投保董责险的需求快速上升。
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72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将为公司董监高人员购买责任险,其中4月以来公告拟为公司高管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有58家,超过去年全年。
4月拟投董责险公司近60家
美的集团4月30日公告称,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有关规定,拟为公司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赔偿限额为8000万美元,保费支出不超过16万美元/年,保险期限一年。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这仅是今年上市公司重视董责险的一个案例。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公告为高管购买责任保险的A股上市公司有72家,4月以来公告拟为公司高管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有58家。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公司购买董责险后会续保,但不会再公告,因此购买董责险的公司会超过公告数量。
这些公司拟购买的董责险全名“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也称“D&O保险”,属于一种特殊的职业责任保险。主要保障公司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管理职责时,因行为不当或工作疏忽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而给个人带来的损失。承保范围一般包括庭外和解、判决或和解损失、律师费、抗辩费用等。
董责险发源于欧美地区,已经是欧美等国家上市公司高管标配,在我国也有20多年发展历史。
2002年1月初,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三十九条规定,经股东大会批准,上市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不过,由于此前保险业培育市场力度不足,很多客户不知道有相关产品的存在,以及A股上市公司风险意识较低等原因,为高管购买责任保险的上市公司占比并不高。
“目前美国中概股公司投保董责险的比例在90%左右,而A股上市公司的投保比例约为12%。”平安产险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我国A股新《证券法》的正式施行,A股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关注度明显上升,今年公司收到的咨询数量较上年同期成倍数增长。
从4月以来公告购买董责险的58家上市公司方案来看,上市公司拟购买的责任险限额最高为8000万美元,最低为2000万元。根据保障额度和保障范围不同,上市公司拟支出保费最高不超过120万元,最低不超过10万元。
从被保险人来看,上市公司方案均涵盖了公司全部董监高人员。有的公司增加了自然人雇员,有的强调需要涵盖所有董监高人员。例如,远大环保提出的董责险保障内容包括,在保险期限内,公司过去、现在及将来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职务时,因其不当行为而遭受赔偿请求所引致的损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董责险能保吗?
据了解,瑞幸咖啡在上市前也购买了董责险。保单共有4层,总限额2500万美元,涉及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等境内外十几家保险公司。其中,平安产险承保了基础层保单主承保份额的30%,并分保100万美元、自留200万美元(最大可能损失)。
瑞幸造假事件曝出后,保险公司很快收到了被保险人提起的理赔申请。平安产险最新回复券商中国记者称,在接到理赔申请后,公司高度重视,并就此案件成立专项小组,目前案件尚处于初期阶段,理赔工作持续在处理当中。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鉴于瑞幸案情比较复杂,相关调查还在进行中,有关理赔工作还存在着一定不确定性。
瑞幸案件也折射出董责险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或欺诈,董责险能保吗?
一般认为,董责险虽可以保障被保险人因不当行为引发的部分风险,但并不为故意欺诈买单,保险公司对“故意欺诈”的认定也是非常谨慎。
平安产险有关人士分析,保险合同就此有清晰的条款,一般而言,财务造假、欺诈等故意违法行为不应属于保险合同的承保范围。根据A股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民事索赔中前置程序的特点,将按照监管处罚决定书中认定的为准,保险公司不该主观认定,确保公平和公正。
中怡保险经纪金融及专业责任总监申迪中分析,这个问题最核心的点是如何认定所谓的财务造假。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上市公司及董事高管被“指控”、“涉嫌”财务造假时,就认为保单是除外承保的。
他表示,董责险保单对故意行为是除外承保的,但必须是在得到“最终且不可撤销的判定其为故意行为”时才能启动该项除外条款。所以确保董责险能够在被保险人遭到索赔及诉讼时能有效启动抗辩费用的赔付是非常重要的。
他进一步说,对于美国上市公司来说,在美国证券法体系下,绝大部分以上类型的证券类诉讼都是以和解的形式得到解决,极少出现需要由法院最终判决的情况,所以董责险对和解金的赔付是最为关键的。即使上市公司自己认定某些员工造假,也涉及保障的可分性和推定知晓等问题,而不能一概而论保单对所有被保险人是承保还是拒保。
“决定董责险的理赔结果,是可以有多种条件的,除了法院对民事责任的判决可以作为赔付依据,更常见的是用商业和解谈判的形式,帮助被保险人尽可能寻找到一个可以解决来自第三方索赔的最好方案,起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作用。” 申迪中说。
平安产险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简单来说,针对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的保险责任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承保上市公司以及其董监高为配合和应对监管执法而产生的法律服务费用以及行政和解金。
二是承保上市公司以及其董监高因遭受投资者民事索赔而承担的民事赔偿金和因此所产生的法律服务费用。
三是承保上市公司的董监高因履行其职务时的行为而遭受民事索赔及调查等而承担的民事赔偿金以及因此所产生的法律服务费用。
其他保障及服务需求方面,结合新《证券法》及近年的司法实践,A股上市公司除了以上主要保障以外,还会针对持股行权以及危机处理等中国特色风险敞口有所需求。另外,在服务方面,需要协助客户在事前做好风险识别和管控、在问题出现后第一时间对接相关的法律及咨询专家,确保问题处理到位,适当地降低风险也是很多A股上市公司的核心需求。
董责险投保:如何确定保额保费?
总体来说,董责险有利于强化公司治理、适当地转嫁整体风险,令高管更加安心履职,也有利于投资者保护。公司购买董责险的热情高涨有现实原因。
那么,购买董责险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节点呢?经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董责险投保步骤一般包括如下:选择经纪公司或保险公司启动询价,确定投保名额、确定保额、核保确定保费。如果是A股上市公司,最后还需要提交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批通过。
假如一家注册资本金1亿元、旗下有两家子公司的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A,打算为可能发生的高管管理责任风险投保。
A公司首先需要确定为哪些公司董事或高管投保。大部分公司采取不记名方式,保单应涵盖该公司所有管理者(而且可以为现任及过往的所有管理者提供保障),这种为目前绝大多数情况。
事实上,董责险中对“管理者”的定义也有别于一般概念。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保单,对于管理者的认定可能宽泛到履行管理职责即可。
当然,也不是高管所有行为都被认可为管理责任,必须是在代表公司履行管理职责时的行为才能得到保障。如果一个董事休息时间开车发生擦碰(及其他个人行为),那就不是管理责任。
确定名额后,A公司需要确定保额。大部分公司投保时会问,“我应该买多少保额?”这并没有一个量化指标。“我们不会建议具体数额,这需要投保人自己拿主意。”业内人士说,建议是很危险的,如果建议投保1000万,但最终赔付达到2000万或者3000万,怎么办?有些说法是按公司市值的20%投保。但这并不完全科学,如果一个公司市值1亿元,买2000万保额的保险很容易;但如市值2000亿元,20%的保额就达40亿元,这常常会超出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
申迪中说,比较常见的做法是:1)对多个保额进行询价,根据保费成本及市场的可用额度情况做选择;2)参考类似行业及市值的公司购买的额度;3)参考目前董责险案件的判决金额或者和解金额的中位数为参考。
在进行询价时,保险市场一般能够参考上市公司的公告自行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并给出初步报价方案。有些投保公司可能会被要求对一些保险公司特别关心的风险点进行补充答疑。
据了解,董责险并不像车险那样有具体的费率指标,每单董责险的保费都不一样。两个公司投保同样保额的保单,由于情况不同,保费可能相差很大。
不同类型的董责险业务其费率水平和理赔情况均有较大的不同。同时就费率而言,与被保险人自身的规模、上市地、市值、股价表现、公司治理情况、信息披露质量等息息相关,不同公司之间也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市值越大,需要的保障越高,出现索赔后的损失会越大,风险越高;公司本身所处的行业也会影响评分,例如电商现在都未盈利,盈利模式没有确定,保险公司会认为其风险较高;高管和董事的任职经验、背景也是重要考量指标。如公司多次受到处罚,极有可能被拒保。
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司会将上述信息尽量转换为客观参数,比如5分最好,1分最低,将其输入定价模型确定出一个基本费率,再根据保额、投保范围等进行调整。
假如A公司的各项指标评分均为5分最高分,即公司规模中等、股价稳定、高管素质高、属于传统产业、没有在海外设点,也没有被证监会处罚过,他所支付的保费可能为保额的2-5‰。董责险的保险期间一般为一年,下年继续需要保障,投保人需进行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