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商业保险不如社会保险保障
社会保险保障是广覆盖、低保障、保基本的政府行为,它是一个生存工程,而非生活工程。
社会养老保障不具备人身保障功能(人身遇到风险后只能领取个人账户部分),受政策因素影响很大,各种新闻报道曾经报道出各种消息,例如社保中的个人账户由原来11%下降到现在的8%,个人账户作空、退休年龄可能会延迟到65岁等;而商业保险则是一个经济合同,不受政策影响,拿多拿少只和你当初的投保金额以及你所选险种的收益相关。
商业保险最大的特点:一是它具有其它任何投资手段都不具备的人身保障功能,被保险人身故家人可以获陪当初的投保金额,用于家人在还贷、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经济延续。二是它相对稳定,期满时的保额储备是一笔相对稳定的养老储蓄来源。
所以商业保险在风险时是保障,平安时是储蓄,这是社保所不能具备的特征。
误区二:我现在还年轻,以后再说!
如果按照城市人口人均寿命为80岁计算,我们自六十岁退休以后有20年的时间。假如每年的基本生活开支是三万,二十年的生活费总额最少就是六十万。
我们计算一下,假如我们
25岁就开始储备,则有35年的准备期,年均1.7万的储备力度;
30岁再开始储备,则有30年的准备期,年均2万元的储备力度;
35岁想起来储备,还有25年的准备期,年均2.4万的储备力度;
40岁才开始储备,只有20年的准备期,年均3万元的储备力度;
50岁不得不储备,只剩10年的准备期,年均6万元的储备力度;
早储备好,还是晚储备好?结果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误区三:我会多挣钱用于将来的养老!
三十岁到六十岁期间有三十年的时间,这三十年中间的变数何其之大,可谓河东河西,谁能确保不发生变故?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每个人的愿望和实力,但没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愿望就一定带来实力,也不相信这种实力的持续性能满足所有人的长期发展。所以这个世界上金字塔顶尖最终只能站上极少数的成功者,塔腰和塔座永远都是多数的小资产者或者无产者。
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种紧迫感:储备养老金和个人的发展以及能力没有必然关系,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养老,区别只在退休生活水平的高和低。
挣钱多,就要多储备养老金;挣钱少,就只能阶段性的递增储备养老金。永远拿出收入的20%左右来储备你未来资金的需求,才能让我们未来的养老生活水平不至于因退休而陡然下降。
当我们抱着多挣钱的愿望,在一二十年后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积累财富所需要的时间!这多少会有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遗憾啊。
所以,我们不能等钱挣够了再来储备,正如同我们不能等着中国的保险健全了在来买保险一样!
误区四:我有自己的企业,不准备考虑养老保险!
我们相信每个人的经营能力,但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所遭受的不仅仅来自本国的经济环境,还更来源于来自全球的竞争风险。
经营同样也是有风险的。如果我们今天能挣到钱,拿出一部分来用于储备,那么我们根本不担心二三十年后家族企业万一遭到全球经济或者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而让自己的养老生活受累。
切记:如果你的家族企业今天就能构筑未来的养老生活,就不要让你家族企业在你六十岁的经营业绩来决定你退休生活水平的高低。退休时家族企业经营好固然无所谓,如果你不能确保经营上的万无一失,这种落差就应该在现在来弥补。
我们很多家族企业老板总是将赚来的钱进行经营上的再投入,以为这就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最大考虑,却忽略了企业万一遇到来自自己经营策略失败,或者大小经济危机时血本无归的残酷。而适量留取自足资金用于未来生活的铺垫,是经营上的一种策略。
事实上,拿出家族企业总资产的1-2%来构筑未来养老(资产总和越大,自留比例越少),并不会影响你的企业经营,这正是亚洲巨富李嘉诚已经做了和一直在做的事情。
误区五:中国保险不健全,我不想考虑中国的保险
不健全不代表不考虑,那样损失的将会是你自己!
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看,国外保险的今天如果和它的明天相比,同样也不健全,国外今天领取保险金的外国公民都是在三十年前买的保险,那么他们当初购买保险的依据是什么呢?
我们决不能等到健全的时候才去购买,今天永远比明天落后,那是不是说我们就永远都不要购买了呢?不购买养老保险,对谁的损失最大呢?
误区六: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买保险了,暂时不考虑个人再买!
这个问题不用多解释,只需要我们换个位考虑。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给自己的员工买养老险吗?如果买,你准备为你的员工买多少?你是否会为你的员工考虑足够的养老储备吗?
如果单位不是给你买了意外险,就是给你买了商业医疗补充,虽然那也是保险,但那并不是全部!而且是你在这个单位就有,离开这个单位就没。等你离开后你再想买,年龄和身体条件将会首先阻碍你的投保。
老板,只会考虑员工在职期间发生意外的经济风险转移!至少在今天的中国企业是这样。否则,中国企业也就不会出现过滤40岁以上的大部分员工,而着手28岁新员工的招聘了。
误区七:通货膨胀会抵消我存入的钱,所以保险并不可靠!
没错,我们生活在一个货币一定贬值,但经济一定增长的星球里。但是,谁能告诉我,钱放在哪里会不贬值?谁如果能告诉我,我把我总投资的50%送给他!
当然,这并非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用于养老金储备的保险是分期付款,标准状态下是二十年期缴。这就意味着,如果第八年出现货币贬值,我们第九年所缴纳的钱本身也已经不值钱了。至于前面已缴保费,会随着后来最终的经济增长而弥补,这毋庸置疑。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公民每个人并非一张保单保终生的原因。
误区八:我先给孩子买保险,我自己的以后再说!
保险的第一大功能是人身保障功能,只要确定了投保额,无论缴费多少,人身遇到风险后,其家人都可以按照投保额支取现金,而不是按照缴费多少支取现金,这就是保险与银行储蓄、证券、房地产不同的主要特征。
孩子的未来,是以父母身体健康为前提的,子女的保费支出,也同样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先保大人还是先保孩子,是我们需要冷静考虑的一个问题。
有个父亲对孩子说:孩子,只要爸爸在,你以后的教育就不成问题!如果这个父亲这么说:孩子,只要你在,你以后的教育就不成问题!前者是以父母的存在作为前提的,后者是以子女的存在为前提的。这两种说法,你选择哪一个?
误区九:我现在没有钱,等有钱后再说!
理财的钱是从一分分钱开始的,我们不可能等到自己坐拥几十万后再去考虑养老。那不是敷衍别人,而是敷衍自己。检查一下自己每月的开支,有多少钱你是报不出帐来的?你的流水账应该不会少于你开支的20%不知道用到哪里去了。
当你25岁月收入为3000元时,按照收入的15%进行准备,每月就当少拿450元的工资。切记,如果你不把这450元存起来,这450元也不会给你带来丝毫的财富。因为它会被消费到一个你可能都记不起来的地方。
当你28岁月收入为5000元时,按照收入的20%的比例进行准备。因为收入的增加,并非让生活费也同比例增加,而是余钱增加。
当你30岁月收入为一万以上时,20-30%的,如果你有其它的投资,可以让养老储备的比例保持20%左右。如果你没有其它的投资手段,可以将养老储备比例增加到30%以上。
我们绝对不能等到收入达到一万以上再去储备,而是应该从你工作一开始就开始,按收入分阶段分比例进行加保。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保单不应该只有一张,而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阶段拥有不同保额的保单。
如果给你机会选择,未来你的养老命脉选择掌握在谁手上?国家社会保障?单位企业年金?还是你日常的养老储备?
养老生活的资金来源,主体上应该来自于自身的积累,社会养老保障、企业年金(如果你单位有的话)为辅。如果你希望未来的养老生活能够“锦上添花”,那么请记住,来自于你自己的储备是“锦”,其它的资金来源才是“花”!任何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到最后都不会有机会让我们再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