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外疫情蔓延,中国出口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物流环节,船和集装箱滞留海外,海运价格上涨和“一舱难求”“一箱难求”等现象正给外贸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影响外贸稳定发展。本报在8月27日和12月3日分别刊发《外贸企业直面国际运价飙升压力》《运价还在涨,出口企业挺难的》等报道,持续关注外贸企业遇到的海运难题。为进一步探讨此问题,本报组织来自企业、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进行全方位解析。
专家圆桌
林备战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副秘书长
蔡家祥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
魏作才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执行总裁
周诗豪 运去哪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许英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主任
(排名不分先后)
Q1
造成此次运价持续快速上涨和“一舱难求”“一箱难求”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周诗豪:海运价格从五六月份开始上涨,到现在仍然在涨。与去年同期相比,美国航线普涨两三倍甚至三四倍,到英国费利克斯托港的运费甚至由两三千美元涨到超过一万美元,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运价高企导致很多低附加值的外贸企业无利润甚至亏损。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海外疫情严重,外运的船和集装箱堵塞在港口,未能及时返回,推高了当前的行情。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如果按FOB价(船上交货价),虽然不会直接受影响,但产品价格上涨会使客户议价甚至影响正常贸易开展;如果按CFR价(成本加运费)、CIF价(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则会直接受到冲击,侵蚀企业利润。所以这一行情对外贸企业最终都是不利的。
许英明:一是需求方面的原因。虽然疫情在全球仍未有效控制,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巴西、俄罗斯、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和经济体的经济已重启,其进口需求持续释放。而且一些国家也采取了消费刺激措施,加之圣诞元旦等传统需求旺季的到来,市场货量大幅上升,使海运需求大幅上升。二是供给方面的原因。全球经济恢复程度不一,集装箱运力和商品供给不均衡。目前疫情仍在蔓延,许多国家尚未大范围复产复工。疫情在中国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力已基本恢复,加之中国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中国产品的供给正为全球贸易的复苏贡献积极力量。而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疫情还比较严重,其生产能力的恢复尚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