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铁路建设,迎来最严新规。
近日,国办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这则新规的看点有四个方面。
一是以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为名,变相建设地铁、轻轨的路子行不通了。
目前,全国共有40多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其中30多城开通了地铁。
这一数字,看起来很多,但事实上,无论地铁还是轻轨,均有准入门槛,很多城市被拒之门外。
地铁要求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上;
轻轨则要求GDP1500亿以上、市区人口15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亿以上。
广东惠州市,就因市区人口不达标,迟迟无法与深圳地铁对接。虽说在都市圈战略之下,深圳地铁有望突破限制开入惠州,但惠州其他区域仍旧没有建设地铁的资格。
内蒙古包头市则被三大指标全部卡住。2020年包头GDP仅为2787.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45.2亿元,全市常住总人口289.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只有200万人左右。
2017年,包头地铁一度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但开工不足百天即被叫停,迄今尚未恢复。
相反,城际铁路(c线)、市域铁路(s线),几乎没有门槛。许多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以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之名,行建设地铁之实。
地铁、轻轨主要服务于城市内部,设站更为密集,时速多为80-120公里。
城际铁路则是服务于城市之间,承担经常性、大客容客运需求,时速多为160-200公里;
市域铁路则是服务于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时速多在100-160公里。
这三者定位不同,如果都暗度陈仓打造成地铁模式,不仅造价将会大幅攀升,通行效率也很难得到提升。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对地铁、城轨趋之若鹜?
在地方政府眼中,地铁关乎“门面”,被视为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此外,无论地铁、城轨还是高铁,大规模投资建设,都能在短期拉动经济,因此成为做大GDP的“刚需”。
然而,如果没有相当的财政收入规模和人口流量,这些超前投资很容易陷入债务困境。
即便是在一二线城市,地铁未必是盈利的,更不用其他城市了。
二是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建设时速350公里级别的高铁。
规划建设贯通省会及特大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2500万人次/年以上、中长途客流比重在70%以上的高铁主通道线路,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
规划建设串联规模较大的地级以上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2000万人次/年以上、路网功能较突出的高铁线路,可预留时速350公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