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詹钰叶
近日,华安、国泰、万家等多家公募宣布下调旗下部分债券型基金或货币性基金的管理费率。不过,部分公募产品在亏损的情况下依然“雷打不动”收取不低的管理费,不少基民表示不满,戏称为“旱涝保收”。市场已有关于“公募基金产品应该在盈利后再收取管理费”的呼吁,但业内人士称,实际操作上仍有诸多问题待解决。
亏损超10%的产品还要收管理费
主动性基金的管理费率通常相对较高,指数型产品的费率最低。数据显示,当前市场上的货币基金中,多数货币基金的管理费率低于0.3%,其中最低的为0.14%;债券型基金管理费率在0.15%~1.5%之间,其中半数以上货币基金的管理费率低于0.6%;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费率基本在0.05%~2%之间,其中绝大多数管理费率超过1%。
去年是基金大年,除了新基金动辄吸金百亿、基金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外,公募基金全年获得的管理费也十分惊人。根据年报,去年基金管理人从基金资产中取得管理费收入超过900亿元,同比增加约47%;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三大类型基金去年管理费收入分别为126.17亿元、418.85亿元、152.74亿元,分别较2019年增加约63%、49%与34%。
在收取方式上,国内公募基金管理费多为固定费率、按日收取,计算方式是:日管理费=计算日基金资产净值×管理费率÷当年天数。在这种计算方式下,在年景不好或个别产品业绩不好时,就会出现基民一边要承受净值缩水的损失,另一边还要承担管理费这一支出,因此,不少基民对公募基金固定收取管理费率的做法表示不满。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中有115只产品(不同份额分开统计)收益率为负,其中绝大多数产品的管理费率为1.5%,只有6只产品的费率在1%~1.3%之间。有762只混合型基金年内收益率为负;管理费率方面,只有129只混合型基金管理费率低于1.5%,其余管理费率均收取1.5%。
记者注意到,在年亏损超10%的40只主动权益基金中,多达36只基金的管理费率为1.5%,包括年内亏损近20%的东方周期优选灵活配置、亏损超15%的长城双动力混合与中海信息产业精选混合等。
据说格雷厄姆最早采用“赚钱才收费”
市场已有关于“公募基金产品应该在盈利后再收取管理费”的呼吁,即不实行当前主流的固定费率法,而是约定盈利后按比例收取管理费。这种方式在境外市场不算少见。曾有“巴菲特接班人”之称的李录执掌喜马拉雅资本,他表示旗下基金盈利6%之上才收费,这一方式借鉴查理·芒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