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房产 >

摸着日本的石头过河

条评论

摸着日本的石头过河

摸着日本的石头过河,中国楼市正在面临惊险一跃。

每当国内楼市陷入低迷,互联网上就会涌出无数“日本楼市专家”。他们如同亲眼见证泡沫破裂,分析天花乱坠,结论耸人听闻。

然而,对照过了日本楼市危机酝酿的全过程,我们发现,中国房地产还有时间。救市之后,长路漫漫。

更关键的一步,就在不远的未来。

目前的中国楼市现状,跟日本哪个阶段最像?

其实,并不是“房地产大厦崩塌之前”的日本,而是在更早之前,日本楼市经历的第一次危机。

由于这次危机被日本顺利渡过,往往被人“选择性忽视”。

当时,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引爆了日本楼市潜藏的问题。

要知道,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当时日本的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更是高达78%。

危机爆发后,中东各主要产油国宣布石油禁运,日本经济遭受重大打击,通胀迅速抬头。

日本央行赶忙收紧“钱袋子”,危机被传导到楼市。1975年,日本全国地价指数下跌4.4%,六大城市跌了8.1%。

当时的日本楼市,跟今天的中国房地产,太像了!

在此之前,日本经历了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1956-1973年日本国内GDP年增速高达9.1%。

大量外来人口进城,工厂、高楼和住宅拔地而起。1945-1975年,日本城镇化率从27.8%跃升至75.9%。

口袋里不断增加的钞票,城市里不断涌入的新面孔,再加上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集齐了房价上涨的“三要素”。

1955—1974年,日本国内土地价格不断飙升。全国城市地价指数上涨28倍,六大城市上涨34倍。房地产彻底进入繁荣期,炒房客也出现了。

然而,经济有周期,不会永远保持高速发展。楼市同样有周期,经历过高速增长之后,就会触碰到“天花板”。

曾经房价上涨的动力,也会渐渐变得乏力。

德邦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1975年前后,日本城镇化基本饱和,城镇化速度下降90%,新增城镇人口降幅超过2/3。大规模进城的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