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科技 > 互联网 >

什么人在铺设中国农产品“数字化高速公路”

条评论

什么人在铺设中国农产品“数字化高速公路”

一部手机有近20个主要零部件,面对疫情,零部件供应链吃紧,苹果公司都不得不让维修用户选择等待。但让人意外的是,中国每天近2000种主要农产品的供应链却在疫情期间很快恢复了正常运转。

在3月10日的一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布信息称,在疫情期间,大型电商和龙头企业开展应急促销,已经推动了线上线下销售出85万吨农产品。

作为行业内最先开展抗疫助农的阿里,截至3月15日,其爱心助农计划累计销售农产品达了到11.8万吨。

也就是说在阿里这个超级平台上,卖出了应急销售总计八分之一的农产品,按销售单位“吨”来计,数字足足比同行高出2-3倍。

分散甚至落后的农产品供应链通路,为何能早于相对集中、并更专业化的工业供应链被激活?

01 疫情之下的农民之困

对杨礼贤来说,疫情开始后,他最焦虑的是自己家的芒果。

这位海南三亚崖州区的芒果种植户今年种了6000亩芒果,可以上市的有2000吨,尽管喊出了比去年低出三分之一的价格,但还是没有人上门收购。

同样在三亚,当地育才生态区的一位甜瓜种植户沮丧地表示,以前这个时节,商贩已经络绎不绝,排队上门询价,但现在还没有一个上门的,眼看着几十亩的甜瓜熟透无人问津。

在山东威海乳山,宋钰玲甚至不敢去海边看女工们“砍”生蚝,怕大家知道生蚝滞销,尽量“让她们安心”,但作为老板,她不得不接受乳山生蚝滞销13万吨这样一个现实。

徐金在朋友圈发送了这样一行文字:“我们村没有疫情,没有流动人口,草莓摘好就可以马上包装发走”,为了有效果,他还配上了家人在大棚里采摘草莓的小视频,“最低价格了,求转发。”评论里他补充道。

这个1996年出生的年轻人,去年大学毕业回到辽宁丹东东港老家,帮助打理家里种植的几个大棚的草莓生意。

这个春天,邓秀新的手机被打爆了。这位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被称为“柑橘院士”。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和他的团队一直扎根湖北秭归,当地许多果农都有邓秀新的手机号码,柑橘不甜,柑橘滞销,一个电话就找邓院士。

“水果不长腿,不会传染人”。邓院士不得不为了秭归脐橙向外界呼吁。由于无法复工、物流不通、品控难以落地等因素,秭归全县至少有17万吨成熟的脐橙无法采摘和销售。

从海南到山东,到辽宁,到四川,到湖北……几乎在这个季节成熟的农产品,都遇到了一样的问题——滞销。

02 两天打通农产品供应链

那么,突破疫情的重重“封锁”,恢复一条几乎完全瘫痪的农产品供应链,得花多长时间?答案是:最多需要两天。

2月6日以来,淘宝在全网率先启动爱心助农计划,为包括湖北在内的20多个省份紧急打通农产品数字供应链,覆盖1900多款农产品,并启动10亿爱心助农基金。

20年前,秭归移民将脐橙移栽到新的家园

以海南为例,针对这个中国冬季的“菜篮子”,在政府支持和协调下,阿里紧急成立了项目组。经过两天努力,重新打通了海南发往全国、从采收、加工、物流到销售全链路的农产品数字供应链。

尽管疫情之下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但阿里数字助农网络已在丰收节、双11、年货节接连演练,具备“联合作战”经验——数字农业组织产区农民采摘、分选加工,并负责分销;天猫生鲜组织商家在线采购和销售;菜鸟则联合物流伙伴打通全国物流专线。

光2月8日至10日这两天,海南滞销蔬果通过天猫卖出超过500吨。在线下,盒马和大润发在海南直采57吨果蔬和6000只文昌鸡。

而疫情最重的湖北,第一家入驻的电商也是阿里巴巴。

淘宝、天猫、盒马、支付宝、菜鸟、数字农业等20多个业务力量参与助农,展示了全方位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能力。

果农李发山的脐橙已经通过阿里巴巴卖出三分之一

阿里通过钉钉启动“云品控”,从农户采摘到进入加工厂全程监测。此外,随机抽检的脐橙,还被快递至阿里数字农业品控中心,由阿里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测定。这样可以让消费者买得更加放心。

同时,菜鸟联合物流伙伴,为秭归专门打造了一条出省绿色通道。于是在3月2日,阿里巴巴联合湖北省秭归县政府,通过紧急打造的数字供应链,将首批8万多斤秭归脐橙发往了全国。

成熟的秭归脐橙通过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供应链走向全国

03 阿里为什么有优势?

在这场全民战“疫”的过程中,无论从助农销售的数量上,还是来自政府的评价,阿里都显现了互联网大公司的能力和担当——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三部委五天五次以阿里为例发声,肯定其用数字化、信息化解决农产品滞销的手段。

我们如果复盘来看,阿里在农业数字化上为什么会有优势,或许有这么三点值得肯定:

第一,阿里走得早。关于农业数字化的思考阿里一直早于同行,早在2014年就提出乡村战略。两年前,阿里又推出“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去年这个计划全面升级,阿里内部成立了阿里农业办公室,统筹经济体20多个涉农业务,构建数字助农网络,从技术、金融、物流、销售等全方面打造数字农业的新基础设施。

因为“投入巨资构建世界一流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美国《财富》杂志将阿里评为“2019改变世界的企业”。

第二,阿里有经验。以秭归脐橙为例,当地有阿里打造的首批数字农业基地之一,这里出产的秭归脐橙早已成为了网红热销农产品。

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的《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电商市场规模达867.6亿元,阿里巴巴占比七成,网络销售额超过630亿元。

在2019年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中,阿里巴巴获选组织创新奖,这也是当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入选的唯一互联网企业。

第三,阿里有方法。不同于简单的“卖卖卖”,农业数字化高速公路的修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链路数字化能力,特别是数字生产、数字流程、数字金融和数字销售等四大关键能力。

而阿里让数据成为了新农资,手机成为了新农具,直播成为了新农活。

现在,投资界都在讨论“新基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新基建的核心就是搭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其中数字供应链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最近国家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要发挥互联网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