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0月18日,腾讯股票收盘价为254.4港元,市值2.44万亿,而在一年前2021年的2月时候,腾讯的股价最高达到了峰值749港币,市值7.2万亿。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腾讯市值跌幅接近66%,共计跌掉4.76万亿。其中在10月17日,腾讯股价盘中跌超3%至240.8港元,创2017年5月以来新低。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腾讯商业帝国的历史,看看市值如此高的公司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如今的。
01 创业前史
1971年10月29日,马化腾出生于广东省东方县八所港(今属海南省东方市),父母是八所港港务局的职员。马化腾从小对天文学比较感兴趣,理想是成为一名天文学家。重视儿子培养的父亲也很支持儿子的兴趣,据说在他14岁生日时,耗费了4个月的工资,送给他一台价格不菲、准专业级的天文望远镜。1986年4月,马化腾用这台望远镜观测到了哈雷彗星,并宣称自己是全校第一个看见哈雷彗星的人。
1984年,初二的马化腾随父母从海南迁至深圳,就读于深圳中学。1989年,马化腾参加高考,最终被深圳大学录取,专业不是他最初喜欢的天文学,而是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同专业的还有许晨晔和张志东。马化腾是一个性格比较腼腆的人,不爱出风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阅读和编程,这也为他以后优秀的编程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3月,马化腾进入深圳一家叫做黎明网络的公司进行实习。当时的黎明网络非常有名气,号称代表了中国南方计算机技术的天花板,研发了当时中国证券交易所的自动网络交易系统。在黎明网络的实习过程中,22岁的马化腾利用空余时间设计研发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股票行情分析系统,最后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黎明网络公司,大约相当于自己3年的薪水。同年马化腾离开了黎明网络公司,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寻呼系统的研发工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讯技术的匮乏让寻呼机服务行业成为了一个暴利行业,因此待遇也是极其丰厚,据说1998年马化腾离职的时候,他的月薪已经达到了8000多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5万左右。
深圳是中国第3个接入互联网服务的城市,在当时互联网还是一个极其新潮的东西,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是什么。而作为全国最早的一批网民,马化腾在1995年润讯工作期间就已经接触过一个计算机爱好者创建的网络系统---惠多网,痴迷网络的马化腾耗尽积蓄斥资数万元,最终在自己家中拉了4条电话线,配置了8台电脑,建立了惠多网的深圳站(PONY soft)并担任站长,而当时担任各地分站的创业者后来大都成为了鼎鼎大名的人物,例如金山软件的求伯君,8848的王俊涛等等。
02 创业初期--OICQ诞生
1998年春节前后,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创办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随后陈一丹、许晨晔、曾李青相继加入,其中马化腾负责战略和产品,张志东负责技术开发,而性格开朗且懂得技术的曾李青负责销售工作,腾讯的5人创业小团队就此成立,也就是后来的腾讯五虎将。
腾讯公司的起家业务也是跟传呼机有关,毕竟当年是传呼机的天下,手机还是一个稀罕的东西,并没有多少人持有。腾讯主要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寻呼服务,并开发了一套相关的无线网络寻护系统。但是后来几年随着手机的普及,寻护机逐渐被淘汰,腾讯的这一套系统逐渐也没有了市场,截止到99年年底,腾讯的营收大约为100万元,虽然营收看起来不少,但公司的利润非常低,堪堪能够维持运转,随时在倒闭的边缘徘徊。如何找到一个新的业务形式成为了当下腾讯公司的重中之重。
正当一众人愁眉不展之时,马化腾注意到了一则招标公告,广州电信公司计划购买一套中文即时通讯软件,马化腾立刻想到了之前看到过的一款叫做ICQ的通讯软件。ICQ是三个以色列人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在1996年开发的一种能使人与人在互联网上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ICQ支持在互联网上进行聊天、发送消息和文件等功能。腾讯随后设计了一款名为OICQ的软件产品,然后进行了竞标,遗憾的是竞标最终失败,但这款产品却给五个人带来了一些灵感,于是讨论是否要按照产品设计把这款产品研发出来,最终的讨论结果是由张志东先带几个人把OICQ做出来,其他人继续自己的网络寻呼系统主业。
1999年2月,腾讯发布了第一版的OICQ。OICQ模仿ICQ的命名,只是在ICQ前加了一个字母O(opening),意思是“开放的ICQ”。当时的ICQ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它的好友列表直接储存在个人电脑上而非后台服务器上,所以用户更换新电脑登录后,就无法加载好友列表了,这一点在实际使用起来时比较麻烦,毕竟当时国内大家上网基本都是在网吧的电脑。OICQ针对这一点做出了优化,提供了后台服务器配置,用户的信息存在服务器上,与用户客户端所在的机器没有关系,虽然这一点现在看起来理所当然,但在当时却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思路。
03 创业危机--OICQ侵权
1999年4月,在OICQ发布两个月左右,注册用户人数就超过了500人,并以陡立的曲线快速增长,到9月份的时候由于用户增长太快,腾讯的服务器已经不堪重压,但又没有充裕的资金来增加服务器配置,于是只能不断优化软件,降低对服务器资源的使用率。1999年11月,伴随着QICQ的用户突破100万,一场始料未及的危机也随之到来,ICQ的母公司美国在线(AOL)从美国发来律师函,起诉腾讯侵权ICQ,要求OICQ停止使用ICQ相关域名。
在面临起诉的同时,当时的腾讯已经基本到了资金殆尽的边缘,能做的无非两条路,要么拉来投资继续进行研发,要么直接将OICQ软件卖掉。令人无奈的是没有公司愿意投资购买腾讯的股份,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款软件如何变现。另外,也没有公司愿意购买OICQ软件,即使马化腾开价只有300万,因为连马化腾当时自己也不知道这款软件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如何通过软件盈利。无奈的曾李青通过创办了A8音乐的刘晓松,找到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的中国负责人王树。IDG的主营业务为“风险投资”,在当时的中国商业界,风险投资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这种投资模式由美国人发明,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04 外资进入--出让股份
初次见面IDG的王树就问了马化腾一个问题:“你怎么看你们公司的未来?”,老实的小马哥沉默了好一会儿后说:“我也不知道”。据多年后王树回忆,正是马化腾的这个回答让他对马化腾另眼相看:“我由此判断,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领导者,值得信赖和合作。” 最后促使IDG冒险投资腾讯的原因有两个:第一,OICQ软件确实非常受欢迎增速飞快,尽管没有人知道它如何变钱;第二,1999年的3月,美国在线花费2.87亿美元买下了以色列的ICQ,作为中国版本ICQ,值得赌一把。在IDG有了投资意向后,曾李青又通过香港商人林建煌搭上了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二公子李泽楷创办的香港盈科,正好当时盈科也在试图进入内地市场投资,于是将腾讯作为自己的试验项目。
最终,马化腾和曾李青将腾讯估值为50万美元,出让40%的股份,即募资220万美元,而王树也提出了对赌条款,即在协议签订后先投一半的资金,腾讯在一年内须达到一定的用户数量,否则不再支付另外一半的资金的同时,他们仍然占有20%的股份。2000年4月,三方通过传真机完成了签约协议。由于腾讯确实是在等米下锅,而IDG公司的钱在境外,想要进入中国手续很复杂,至少一个月才能到账。于是王树非常仗义的拜托朋友先垫资了450万元给腾讯救急。
05 结语
从1999年11月到2000年4月,腾讯从出现资金诉讼危机到完成融资,共计耗时6个月,随后纳斯达克泡沫破灭,2000年的互联网股灾到来,一大批互联网企业死在了这场股市泡沫中,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运气成分的重要性。由于篇幅原因,下篇我们继续讲述腾讯拿到投资后如何解决起诉危机以及商业变现问题,敬请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