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有近一亿慢阻肺患者,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在我国居民死因排序高居第三位。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11月17日举行的“2021中国慢阻肺规范化分级诊疗大会”上获悉,11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主题是“健康呼吸,无与伦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院士在大会上指出,比起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慢阻肺的科普力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人群每8人就有1人患慢阻肺,该病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该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临近,慢阻肺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病,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与会专家建议,应将肺功能列入40岁以上常规体检项目。
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高危人群占20.51%,64%的公众竟对慢阻肺“完全不知道”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病死率和死因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发展中国家吸烟率的升高和高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慢阻肺患病率在未来40年将继续上升,预测至2060年死于慢阻肺及其相关疾病的患者数量将超过540万人/年。
对于慢阻肺的潜在发病人群,公众目前尚缺乏基本认知。11月17日发布的《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报告(2020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高危人群占比为20.51%,即每5人里有1人属于慢阻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33.39%。与此同时,64%的公众对慢阻肺“完全不知道”,超过70%的受访者愿意获取慢阻肺相关防治知识。专家呼吁,应对高危人群做进一步肺功能检查,早期确诊和干预;同时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教,防病于未然。
“报告”还指出,吸入药物是慢阻肺患者稳定期治疗最重要药物。“慢阻肺患者稳定期治疗的主要方法不是吃药和打针,而一般是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有一部分患者还需要吸入一部分激素。”王辰介绍,吸入用药过去在中国基层医疗单位比较少见,通常是给患者开点氨茶碱,甚至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激素等办法,这都不是慢阻肺规范的治疗方法。“通常每支吸入药物的用量是一个月,而调查显示,平均每名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每年仅被开出0.65张吸入药处方,这提示慢阻肺规范治疗率仍处于极低水平。下一步还需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规范治疗率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据悉,《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管现规范(2021)》(以下简称“规范”)也于11月17日发布。
十个烟民八个慢阻肺,年龄越大患病率增长越快,女性对烟草烟雾危害更敏感
慢阻肺是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其本质上是肺部长期微小损伤的累积。“慢阻肺患者的突出症状是憋气,走一走就容易憋气,运动量会明显下降,还会出现咳嗽、卡痰等症状。”王辰院士介绍说,慢阻肺不仅多发于吸烟人群,家族中曾患有慢阻肺的人群,以及在幼年时期有过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皆是高危人群。
在慢阻肺早期,患者无症状或只会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咳痰,往往不能引起重视,殊不知这正是气道受损、产生炎症的警报。王辰院士指出,现在40岁以上人群,每百人中会有近14个人患上慢阻肺,并且年龄越大患病率增长越快。
吸烟者绝对是慢阻肺的高发群体,俗话说“十个烟民,八个慢阻肺”。对此,中日友好医院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呼吸中心副主任肖丹认为,吸烟诱发慢阻肺发病的因果关系已被确认,慢阻肺死亡患者中85%-90%有吸烟史。戒烟是所有吸烟慢阻肺患者的关键措施和重要干预手段。“对于未成瘾的吸烟者来说,可以依靠毅力戒烟;但对于罹患烟草依赖的患者来说,寻求专业的戒烟帮助有助于提高戒烟成功率。”肖丹说,戒烟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延缓病变进展,从根本上改变慢阻肺的病程。目前至少有数百万人通过戒烟门诊已成功戒烟。
肖丹特别强调,被动吸入二手烟也会引发慢阻肺,二手烟的危害并不比正常吸烟危害小。专家表示,慢阻肺患病率在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不一致,但有文献报道,女性对烟草烟雾的危害更为敏感。
慢阻肺高危人群覆盖面广泛,应将肺功能列入40岁以上常规体检项目
“规范”将慢阻肺高危人群定义为:有慢阻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家族史;既往有哮喘或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史;吸烟或长期二手烟暴露史;有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史,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人群。而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提出,符合以下1个及以上特征人群属于慢阻肺高危人群:1.年龄≥35岁;2.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污染;3.患有某些特定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4.直系亲属中有慢阻肺家族史;5.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尤其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的地区;6.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重金属颗粒等工作;7.在婴幼儿时期反复患下呼吸道感染;8.居住在气候寒冷、潮湿地区以及使用燃煤、木柴取暖;9.维生素A缺乏或者胎儿时期肺发育不良;10.营养状况较差,体重指数较低。
那么,当身体发出哪些信号时提示要警惕慢阻肺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相关专家推荐了5个自我小测试:1.你经常咳嗽吗?2.你经常咳痰吗?3.在爬楼梯、逛街、购物等日常活动时,你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4.你超过40岁了吗?5.你现在吸烟或曾经吸烟吗?如果以上问题有3个或3个以上回答为“是”,那就应该去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肺功能检查。
王辰院士介绍,我国已出台文件明确,所有40岁以上人群体检,肺功能应列为常规项目。全国慢阻肺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至2015年间,我国慢阻肺患病率增长67%,2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超过8.6%,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当一个疾病的患病率达到3%-4%,尤其达到5%以上的时候,就值得将其纳入常规体检,因为它已是常见病、多发病了。”王辰表示,绝大多数慢阻肺患者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如果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表现,特别是长期吸烟者以及接触危险因素者,一定要对慢阻肺提高警惕。
三大国家级项目合力提升基层筛查和诊治能力,慢阻肺“防诊控治康”前景乐观
近年来我国对慢阻肺防治的重视与日俱增,2021年国家卫健委启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并委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承担国家项目管理办公室职责,将在全国160个区县对80万人开展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
早在2017年11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已启动“幸福呼吸”项目,在全国开展慢阻肺筛查和管理。项目开展4年来,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51个地市,完成了对43万人次的肺功能检查,并将4.2万名慢阻肺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同时,在项目参加地区,共有32万余人次基层医务人员参与远程培训,20余万人次基层医务人员参与远程病例讨论。一项对12586名基层医生慢阻肺诊疗认知程度进行的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对慢阻肺相关知识的掌握已经有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