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循证社会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 柏如海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 任菁菁
环球健康客户端记者 欧阳云霜
3月30日,我国学者在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发表论文称,中国大陆预期寿命将继续增加,到2035年或增长到81.3岁,大概率能够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预期寿命增长目标。其中,部分省份女性预期寿命将有可能超过90岁。
此项研究涵盖中国大陆31个省级单位,包括22个省、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纳入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点系统、妇幼健康监测系统、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调查的数据,以评估、预测国人未来预期寿命。“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专访了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循证社会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柏如海,对部分研究结果进行介绍和解读。
国人预期寿命稳步上升。出生预期寿命是指当前出生的人口在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平均预期可存活的年数。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出生预期寿命为77.7岁,预计将稳步上升,到2035年,国人预期寿命将达81.3岁,其中女性为85.1岁,男性78.1岁。
北京女性、上海男性预期寿命最高。从省市上来看,到2035年,北京女性预期寿命最高,可能达到92.6岁,其次为广东(91.6岁)、浙江(90.5岁)、上海(90.3岁)。根据预测数据,2035年,北京女性的出生预期寿命超过90岁的概率为81%,广东、浙江和上海女性突破90岁的概率分别为78%、62%和54%。
男性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是上海,2035年可能达到83.9岁,随后为北京(83.6岁)、浙江(82.4岁)、广东(82.2岁)。上海男性2035年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为98%,超过83岁的概率为77%,北京、浙江、广东、江苏和福建的男性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均超过50%。
广东女性、西藏男性预期寿命增幅最大。研究团队的预测表明,中国大陆所有省份的预期寿命将大概率继续增加,女性增幅最大的是广东、北京、浙江和福建,分别增长6.3、5.7、5.5和5.1岁;西藏、福建、广东和吉林的男性预期寿命增长幅度最大,分别增加4.9、4.4、4.3和4.1岁。
男女预期寿命差距增大。研究预计中国大陆男女预期寿命差距将从2019年的6.2岁增加到2035年的7.0岁。其中,广西、辽宁、广东和北京2019年预期寿命性别差异最大,分别为7.7岁、7.4岁、7.3岁和7.1岁;吉林最低,为2.7岁。到2035年,除西藏、吉林和贵州外,所有省份的性别差异都将增加。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改善健康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柏如海说,国人预期寿命的增长与各年龄段死亡率的降低有关,如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另外,最近预期寿命的增加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肿瘤死亡率的下降有关。这些死亡率的降低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比如医疗水平提高,改善了许多疾病的治疗结局,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减轻了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国人健康素养提升,采取更多健康的生活方式;居民营养状况改善,国民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预期寿命领跑全国的现象,柏如海分析主要与国内不同地区疾病负担差异有关。一些省份即使按照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死亡率依然很低。而另一些省份则具有低收入国家的特点,他们不仅面对着较高的新生儿相关疾病、传染性疾病负担,脑血管疾病、胃癌等疾病负担也很高,另外,道路交通伤害也是他们重要的死亡原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他们的预期寿命。
至于为何女性相比男性预期寿命更长,“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生活习惯上的影响。”柏如海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数据都反映出类似现象,女性平均活得更长。有研究认为,基因、激素分泌等的不同,造成男女在疾病易感性上的差异。但后天生活习惯的影响或许更大,男性吸烟、饮酒行为通常多于女性,肥胖患病率也高于女性。
健康长寿是所有人的美好追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提高预期寿命,慢病防控至关重要。柏如海建议,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积极采取预防或延缓慢性病发生的方法,促进健康长寿;有条件的地区针对重点慢病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做好基层患者教育和健康管理;大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
慢性病本质是生活方式病,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长寿的基础。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任菁菁根据诸多实验研究结果,总结了以下“靠谱”的有助长寿的生活方式:
膳食均衡。三餐应规律,多吃水果蔬菜,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戒烟限酒。老年人少吃动物脂肪、内脏和含糖高的食物。限制热量摄入,每顿七八分饱,对延缓衰老有益。
作息规律。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的人比早睡早起的人死亡风险高出10%;失眠也是许多慢病的诱发因素。因此,延寿要注重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适量锻炼。久坐、缺少日光照射、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都会影响身心健康。建议每周至少运动锻炼5次,每次至少为30分钟。散步、慢跑、做体操、骑自行车等是较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方式。
积极心态。美国《衰老》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百岁老人的一些性格秘密,如心态乐观、性格随和、善于社交以及认真负责等。这些长寿者能更好地调节对健康的预期,对病痛持有接纳态度。乐观豁达不仅会让日子更好过,而且有助于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