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一款用于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疫苗,很多人称之为「首个」获批的RSV疫苗。
然而,事实上这款疫苗其实并非首个获批的RSV疫苗,此前也有RSV疫苗获批,但那时候的RSV疫苗却并没有真正做到「预防」疾病……
【「轻微」的疾病】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负义单链RNA病毒,其10个基因共计编码11种蛋白质[1],其名称来源于病毒表面一种被称之为「F蛋白」的膜融合蛋白会导致被感染细胞与临近的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多核细胞)」,因此叫「合胞病毒」[2]。
在病毒基因中还有两种非结构性蛋白非常重要,「NS1」和「NS2」基因为非结构启动子基因,NS1和NS2两种非结构性蛋白共同抑制「细胞凋亡」和「干扰素反应」[1]。
图源: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RSV和很多呼吸道病毒一样,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并且能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3],并通过污染手部后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导致感染和后续传播。
感染后的症状跨度很大,很多人甚至是无症状感染,有症状感染既可能出现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涕、喷嚏、咽痛、咳嗽、发热等)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其中「儿童」和「老人」以及「基础病患者」感染后具有更高的重症风险,而且RSV是导致婴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原因及1岁以下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4]。
尽管大多数RSV感染的症状都比较轻微,但就是因为其能够良好的协调「致死性」和「传播能力」的关系,因此助长了其在全球的传播,结果就是每年在全球大约引发6400万病例和约16万人死亡[5]。
其中,数据显示美国估计每年有6万~16万名老年人因RSV引起的肺部感染住院,其中约有6千~1万人死于RSV感染5;从全球来看,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数据缺失)每年会发生150万例RSV相关的老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约33.6万人住院,1.4万院内死亡[6]。
面对如此严重的疾病负担,很多科研机构都在研发针对RSV的疫苗,甚至数十年前就开始了相关疫苗的开发。
【「失败」的疫苗】
呼吸道合胞病毒其实在1956年就被发现了,这也给人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及早开始进行疫苗研制。
不过有意思的是,最开始RSV是分离自黑猩猩,并将其命名为「黑猩猩鼻炎病毒(chimpanzee coryza virus)」,1年后美国医生兼病毒学家罗伯特·M·查诺克(Robert M. Chanock)在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类幼崽(婴儿)体内分离出这种病毒[7]。之后将其更名为「人正肺病毒」和「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