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出现反复头晕,每天起床、下床、转动脖子时,都会感到一阵阵天旋地转,痛苦异常,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他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有的诊断为颈椎病,有的说是脑供血不足,反复输液、吃药、做理疗……但症状没有丝毫改善。8月29日下午,刘先生找到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眩晕门诊,接诊的副主任医师陈冬详细问诊后,怀疑陈先生患上的是耳石症。
在神经内科“神奇转椅”的帮助下,证实刘先生患的是左后半规管耳石症。陈冬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旋转治疗,坐在可以360度旋转的椅子上进行耳石复位治疗,仅1次就让落入半规管的耳石复位回归到椭圆囊里面,眩晕当即缓解。
无独有偶,家住石桥的李女士8月30日晨起出现头晕,蹲下来系鞋带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她以为自己没休息好,刚准备躺上床,头晕再次发作。她吃了些止晕药,但症状仍无法缓解,整天晕乎乎的。第二天一早,李女士找到市六医院眩晕门诊,被诊断为耳石症。经过耳石复位转椅的复位治疗,她瞬间就不晕了,笑言“一下子就活过来了!”
“耳石症是眩晕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主任秦碧勇介绍,耳石是内耳前庭中囊斑上的碳酸盐晶体,用来增加耳石膜的质量,帮助我们更敏感地感受头部的线性加速度,这样在跑步、旋转等情况下都能维持平衡。耳石症就像是一场“泥石流”,当这些小石头(耳石)顺着内淋巴液从椭圆囊流向半规管的“河道”里,也就造成了在像起床、躺下、左右翻身、弯腰以及抬头等这样相对重力方向改变头位时,会失去平衡感,觉得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头部位置固定后眩晕会好转,它正式术语叫“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
“耳石症多发于50岁—60岁的中老年人。”秦碧勇表示,中老年人供血差一些,耳石散开了,就容易漂出去,就好像石膏干了,粉末容易散开。长期低头看电子产品的人,也是耳石症的高发人群。因为长期低头,头部保持同一个姿势,会影响耳朵的供血,从而引发耳石的松动和脱落。耳石脱落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很短,不会超过1分钟,和特定的体位、头位有关,如果伴有这些症状的眩晕,就要高度怀疑耳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