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整天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为伴,沉迷电子游戏。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强制管控容易伤害亲子关系,不管不顾又担心孩子游戏成瘾。那么,喜欢玩游戏等于游戏成瘾吗?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游戏成瘾?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的游戏行为?
喜欢玩游戏≠游戏成瘾
“一看见孩子玩游戏,我就着急、焦虑,要是不管,他能一直玩下去。”
“我家孩子前段时间成绩退步了,感觉和玩游戏关系挺大的。一个月前我把家里的路由器拆了,带着孩子在课余时间读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书,寻找游戏的替代品。”
“我家和孩子约定平时不能上网,周末有3次上网机会,一次可以玩10分钟。孩子现在还小,玩的都是小游戏,一次10分钟基本足够,再大一点可能就不行了。”
近日,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举办的第二期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夏令营活动上,一群家长围坐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困扰与尝试过的方法,探讨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不少家长坦言,一看到孩子玩游戏就紧张,担心孩子游戏上瘾。喜欢玩游戏等于游戏成瘾吗?这两者之间有多远距离?
“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对于游戏障碍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解。”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杨可冰介绍,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根据疾病分类定义,游戏障碍是指一种持续或反复地使用电子或视频游戏的行为模式,表现为游戏行为失控,游戏成为生活中优先行为,不顾不良后果继续游戏行为,并持续较长时间。
“电子游戏已经成为许多孩子常见娱乐方式,但需要明确的是,大多数孩子并不会出现游戏障碍。在临床中,对于游戏障碍的诊断有着相当严格的标准。”杨可冰介绍,游戏成瘾的临床表现有4条标准: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模式;失控性游戏行为,表现为无法控制游戏行为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终止时间等;相比其他兴趣及日常活动,游戏行为成为生活优先事项;尽管已经造成负面后果(如人际关系破裂、职业或学业受影响、健康损害等),游戏行为仍然无法停止。
“符合以上4条标准后,还需要判断持续时间,通常需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被诊断为游戏成瘾,如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可以缩短。”杨可冰强调,年龄与游戏成瘾呈“倒U型”关系,在人的大脑发育、学习成长、人际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发生风险较高,即10—25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