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防疫期,基层医生遇到发热患者怎么办?

条评论

防疫期,基层医生遇到发热患者怎么办?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非常时期,本来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发热”,现在却成了触动人们神经的敏感点。因为在疫情持续蔓延的当下,一旦有人发热,就很可能被当做“危险分子”直接被要求转至发热门诊。

由于规范的发热门诊设置本来就少,所以很多疫情吃紧的地方常常是人满为患。

而发病原因众多的发热病人聚集在一起,有感染病毒的,有没有感染病毒的,有的是传染性的,有的是不传染的,这使得一个本来可以有效识别传染性疾病发热与非传染性疾病发热的地方变成了疫情蔓延的重灾区。

实际上这是一场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疫情爆发后,人们过度恐慌而缺乏明确具体预检分诊流程的造成的结果。

我们应该怎么办?

有多少原因可以致人发热?

具备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

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就会出现发热。

实际上,发热是一种保护机制。

发热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

所以发热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正因为这样,发热通常也是人体遭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证据”。

临床上,按照病因来分,发热分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在感染性发热中,病原体也多种多样,包括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侵入后引起的发热。

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以引起发热,这些统称为非感染性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