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脑梗三次因为及时去医院没留后遗症

条评论

脑梗三次因为及时去医院没留后遗症

同样都是患了脑梗,一个患者被发现及时,家人处理得当,没留下任何后遗症,基本完全康复,生活自理。另一个患者出现症状后不在意,自认为是高血压引起,在服用降压药物后症状不能缓解后才去当地医院,后虽转到省级医院,但为时已晚,生活自理的可能不大,余生需要家人照顾。这两个患者都由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二病区管民医生接诊。

据管医生介绍,第一个患者张老太太今年76岁,家住郑州,平常随女儿居住,女儿在做饭时,听到客厅异响,发现刚才还在忙活的老太太出现意识不清情况,而且左侧肢体活动不方便,说话不清,有呕吐症状,在家人没反应过来时,又出现抽搐……

张老太太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第三次,家人判断很可能是脑梗,立刻拨打120,让送到国家高级示范卒中中心、河南省卒中专科联盟会长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到院后,脑卒中绿色通道马上启动,老太太被送到了和急诊部紧连的一站式卒中救治平台。该平台是世界上第一个集CT、磁共振、血管造影机于一体的脑卒中救治平台,与之相匹配的是全天候24小时多达8位以上的多学科卒中急救医务人员(包括4位脑血管病急救医生和各至少1位的影像医生、导管室技师、护士、麻醉专家),他们全部住院值班,“弓上弦、刀出鞘”。经急诊磁共振检查,张老太太被诊断为右侧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由于发病时间短,急诊取栓是目前最好的救治办法。经充分沟通后,张老太太的儿子接受医生的建议,选择急诊手术。在一站式脑卒中救治平台手术室,患者不需再被搬动,取栓手术迅捷展开,约30分钟后,堵在张老太太脑血管中的血栓被取栓,血管恢复通畅。术后第二天,老太太神智恢复,左侧肢体力量基本恢复,术后5天,可以下床活动,没有明显的后遗症。

另一个患者李先生来自洛阳,今年44岁,表观一直身体很健康。来院5天前,正上班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右手拿东西拿不住,不能站立行走等脑梗症状。但是李先生自认为年轻,可能是因为工作劳累引起,当即量血压,高压达到160毫米汞柱,让家人购买降压药服用,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才到县医院治疗,治疗期间,李先生症状反而逐渐加重,不能说话。后转入河南省人民医院,但急诊检查发现李先生左侧大脑半球已经形成大面积脑梗,脑血管闭塞,没有手术取栓治疗的机会了,只能选择药物治疗,后期继续康复治疗。经过半个月治疗后,李先生仍然不能说话,不能理解家人说话,偏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后期还需要长时间康复治疗,后遗症是注定要留下了。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副主任、脑血管二病区主任朱良付教授介绍,这样对比明显的案例在各级医院都很常见,患者因不能得到及时的有效的救治而出现致死或致残令人感到痛心。

朱教授介绍,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群致死、致残的第一病因,常常导致“一人中风、全家瘫痪”,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当血管堵塞后,每延迟一分钟开通血管,将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因此,脑卒中的急救,需要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的进行静脉溶栓和取栓治疗。对于脑部小血管急性闭塞,血栓小,血栓少,病灶小,需静脉溶栓。世界公认,静脉应用溶栓药可将血栓溶解,恢复脑动脉供血。用的溶栓药是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须在发病后4.5小时内用,越早用,越有效;溶栓的获益比风险多10倍。对于脑部大血管急性闭塞,血栓大,血栓多,病灶大,症状重;这类患者需要急诊介入取栓。在血管造影机透视下,采用微创介入技术,沿下肢或上肢动脉的通道到达颅内闭塞血管用支架型取栓装置“抓捕”住血栓快速取出,马上就能修通血管、恢复血流。血管内介入取栓虽然颅内操作有一定风险,但不需开颅,是微创手术,仅大腿根部或手腕部的皮肤上开一一个不到3mm的小口,术后24小时就能愈合。

关键是群众如何尽早识别脑卒中(脑中风)呢?朱教授介绍,可采用1-2-0方法。1:看1张不对称的脸(有嘴歪) ;2:两侧手臂向前平伸,查看是否单侧无力、下垂或无法抬起;0: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或表达、理解困难;当突发有上述任何一个症状时,请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早就诊,采取溶栓或取栓治疗,能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减少致死致残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