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手麻的情况,并不会觉得是什么大事,遇上了,甩甩手,或舒展一下五指,过不了多久就不麻了。
可就在不久前,新闻报道深圳的林女士便因为忽视手麻问题,差点酿成无法挽回的错。
频繁手麻,手掌竟然“瘪”掉了!
林女士的手麻情况,其实持续有一年了,中途虽然有看过医生、吃过药,但没见好,也没多加理会。
最近,林女士全家宅家近3个月,期间她每天负责家里的大小家务活,双手几乎没有停歇,于是右手的手麻症状越来越严重:有时半夜会给“麻”醒;吃饭时手抓不住筷子;伴有手指疼痛……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
今年4月,她再次前往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右侧腕管综合征”,系过度使用腕部,手腕处的神经和血管长期受到压迫,使手部的正中神经受损,从而产生手指僵、麻木、酸痛无力的现象。
腕管综合征多发于每天反复进行手腕活动者,如厨师、手工艺者(如针线工作)、家庭主妇(五六十岁女性更多见)、长期手持手机者。
一般轻度的腕管综合征,让手腕得到充分休息(限制弯曲,可佩戴专门护腕),配合促血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多能得到缓解;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而林女士的情况,已经到了需要进行手术的程度。据了解,其右手掌原本应当“肉嘟嘟”的大鱼际肌已经整块“瘪”了。
这是因为,手部的正中神经支配着大鱼际肌,若正中神经受损,大鱼际肌就会出现萎缩、无力等症状。
如果肌肉失去神经的支配超过了18个月,那么恢复的几率就会变得很小。
幸好诊治及时,在医生的帮助下,林女士很快就恢复了。
而这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切勿轻视手麻问题,其中可能潜藏疾病信息。
这6种情况,也会引起手麻:
除了腕管综合征,以下6种情况也可能造成手麻——
1、睡觉姿势不对
睡觉时,将手压在身体下面,时间长了,容易引起手部血液不循环,从而导致手麻。
2、枕头太高
枕头垫的太高,也会导致血液不循环,从而出现手脚发麻的情况。
3、更年期综合征
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有时候也有手麻的现象,但随着更年期的结束,手麻现象就会随之消失。
4、中风
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如果经常出现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应警惕中风的发生。
5、颈椎病
颈椎病是引起手麻的常见疾病,常伴有颈肩痛、头晕头痛或严重者双下肢痉挛,治疗不及时或会引发瘫痪。
6、其他疾病
心肾疾病可引起手指发胀,一般伴有脸肿或腿肿;糖尿病患者也可出现手脚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此时要注意监测血糖。
偶尔手麻,或是姿势不对引起的,生活中应当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如玩手机,看书等,避免颈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多活动颈部,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过硬。
★2个动作,教你预防手麻
动作一:五指张开垂直压桌面4~5秒。
动作二:用力握拳4~5秒,然后将五指张开,可以的重复做几次。
但如果经常感觉到手麻,千万不要大意,该去医院的还是得去医院,找出病因,及时治疗。
除了手麻,以下3个手部异常情况,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手抖、手黄……当心是疾病来找茬!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
说起手抖,很容易联想到帕金森。但手抖就是帕金森?不一定。
由帕金森引起的手抖,多发于老年人,一般在放松或安静的情况下出现,做随意动作时减轻,睡眠时消失。若想进一步判断是否是帕金森,可从2个方面入手——
-
运动症状:动作迟缓、僵硬;放松静止状态下手抖;走路不稳;吐字不清;
-
非运动症状:睡眠不好;情绪低落;鼻子不灵;认知不佳;便秘。
如还出现以上表现,就很可能是得了帕金森。
而对于年轻人出现的手抖,多为特发性震颤,表现为做精细动作,如写字、拿筷子、扣纽扣时出现手抖,情绪紧张或疲劳的时候,手抖愈发明显,在精神放松或休息时会减轻或完全消失。
该病进展缓慢或不进展,通过神经系统检查,除手抖外多无其他异常,一般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可不做特殊处理。
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低血糖、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小脑病变、代谢性脑病、心理因素、劳累等,都可能引起手抖,建议前往神经内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还有一种手抖,叫紧张性震颤,单纯是因为紧张而出现,本身问题不大,心情放松后便会消失。
手黄,当心肝出问题
正常情况下,人的手部皮肤颜色是红黄隐隐,黄中透着微红。如果手部皮肤突然出现黄染的现象,当心,可能是肝出了问题。
这是因为,肝损伤后,肝细胞会发生变性、坏死,释放到血液中的胆红素就会随之增多,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超量,引起黄疸症状。
一般肝病患者的面部、巩膜、皮肤等部位常出现黄疸症状,如果遇上,需及时就医确诊。
手指关节畸形,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常见的症状便是手指关节畸形。
病人起病之初可能指关节疼痛、不舒服,手指僵硬没法动弹。若不及时治疗,时间长了,骨质被破坏,关节便会扭曲变形,不仅影响美观,还会损害关节的正常功能,以致活动更困难,关节更疼痛,有时连东西都拿不起来。
如有以上情况,需要及时治疗,防止关节变大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