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不是水,也不是水汽,而是像鼻涕一样黏黏的东西。
湿气“喜欢”存在骨缝关节处,体内的湿气是各种各样病症的源头。湿气从来不会孤军奋战,它总是与别的物质狼狈为奸,湿气遇寒为湿寒,遇热为湿热,遇风为风湿,还有署湿、痰湿,所以认识湿气判断自己体内的湿气很重要。
为什么会有湿气
1、内在原因:脾是运化水湿的,脾胃功能出现异常,水湿运化就会受阻,自然就形成了湿。影响脾胃功能的原因有很多,暴饮暴食、三餐不定、过油过咸等等这些都在伤害肠胃,长久下去就会使体内湿气堆积,影响健康。
2、外在原因:如果经常淋雨、穿半干衣服、头发不吹干、着凉、居住环境过于潮湿,这些都会让你染上湿邪。

不是什么湿都叫“大湿”,看看你有资格晋级么:
初级大湿:
头 :早晨起床,蒙蒙的不清爽。
四肢:平时酸懒乏力。
中级大湿:
头 :像裹了一条湿毛巾,沉沉的或蒙蒙的。
四肢:上下楼或走路会觉沉重,腿如灌铅。
嘴巴:粘腻不清爽。
汗液:粘味重。

高级大湿:
腹 :容易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长期腹泻,大便不成形。
肠道:便秘,排便不爽,特费厕纸,大便粘腻粘马桶。
殿堂级大湿:
面部:浮肿;每当早起脸面或者眼皮都会变的丰满性感。

腿脚:浮肿;每到晚上都觉靴子变小腿胀、或脚踝总有很深的袜印;手脚冒汗;脚气。
皮肤:皮肤瘙痒;湿疹。
口舌:舌苔黄腻;睡觉流口水,说话唾沫星子漫天飞。
四肢:身体常沉重酸痛,关节炎。
如何祛湿?

1、背部刮痧,散热祛湿
容易受风的部位通常是人体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区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细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于身体散热祛湿。

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榄油以起到润滑作用,从背部沿脊柱从上往下单向地刮,再沿着距离脊柱1.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样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个区域刮5-8下即可。
2、艾灸养生,祛湿补阳
艾灸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祛湿。

艾灸取穴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命门穴:
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疗30分钟。

3.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分钟。

5.丰隆穴:
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灸仪灸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
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