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疸
黄疸是指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60%的足月儿及80%的早产儿都可能在新生儿期出现。一般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开始消退。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4周内消退;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一般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并且退去后还会反复出现。
黄疸如何护理?
目前大多数足月儿出生3-4天就出院,此时正处于生理性黄疸高峰期,应重视对黄疸的观察,早期随访很重要,因为黄疸引起的脑损伤大部分发生在一周内;发现宝宝愈来愈黄,出现精神及胃口不好,或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一定要去医院检查;
二、感冒
感冒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年内几乎难以避免,病毒性感冒属于自然疾病,年轻的父母不必过于慌张。当发生感冒时,让宝宝多饮水,注意加强营养,多休息。如出现发热,在温度上升期手脚稍凉,可进行局部按摩、洗温水澡等以扩张血管加强散热。在发热高峰期时面色潮红、皮肤温度高,此时可用冷毛巾敷额部进行物理降温。
感冒大都是父母以及与他人传染给宝宝的。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差,在一般情况下,当患了感冒的人在打喷嚏、鼻子不通气、稍有发烧、头痛,自己刚感觉到患感冒的时候,就已经传染给宝宝了。新生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易患感冒。
三、腹泻
当宝宝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甚至数十次;大便外观呈稀糊、蛋花状,颜色淡黄或黄绿,带有黏液或泡沫,甚至带有腥臭味时,即可判断宝宝有腹泻症状;
腹泻如何预防和护理?
1、宝宝尽量吃母乳;
2、按时添加辅食,循序渐进,从少量加起,习惯后逐渐加量,避免夏季断奶;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加强气候变化时的护理。
四、湿疹
婴儿湿疹主要表现为患部先出现斑状点,继而在红斑上出现较为密集的小丘疹,丘疹可转化为疱疹,疱疹破后流出黄水。湿疹多发生于宝宝两颊、前额和头皮上,有时颈部、胸背部、臀部、肛门四周、外阴部、阴囊等部位也会发生。
如何预防湿疹?
1、给宝宝穿棉质衣服,衣服要透气、宽松。不要给宝宝穿化纤织品;
2、宝宝患湿疹的部位不要用热水或肥皂洗;
3、要避免对宝宝的皮肤做不必要的刺激;
4、查清过敏的原因。如果是因为配方奶过敏,可用低敏配方奶粉;如是因鸡蛋、鱼类过敏,就应暂停食用这些食物;
5、家长在护理时要注意两点:一,保湿止痒,涂抹保湿剂和润肤剂;二,消炎止痒,使用糖皮质软膏,合理局部使用是安全(小于2周)的。
五、贫血
宝宝贫血以缺铁性贫血为主。由于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无法添加辅食,铁的摄入量较少,而母体内储存的铁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渐耗尽,从而在出生后2个月起,宝宝常出现轻度贫血,被称为生理性贫血。
大一点的宝宝,也可能由于未及时添加辅食而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长时间的贫血还可能导致宝宝的智力发育落后、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后果。
宝宝期应定期为宝宝检查血常规。由于铁剂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用药后可导致食欲下降,故轻度贫血宝宝,应以食补为主。4个月以内的宝宝,可选择强化铁的奶粉。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应注意加食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
六、佝偻病
佝偻病的主要表现为:1、夜惊、多汗;2、烦躁,易哭闹;3、小儿头颅似方形;4、枕秃、头发脱落; 5、出牙延迟;6、严重者可出现鸡胸、脊柱变形。
如何预防佝偻病?
1、妈妈在孕期和哺乳期要多晒太阳,多吃维生素D和钙含量高的食物;
2、让宝宝多晒太阳;
3、 注意喂养、补充维生素D。
七、鹅口疮
出生不久的宝宝,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此时检查宝宝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又叫雪口。
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黏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部分宝宝伴有低烧的症状。
当宝宝发生鹅口疮时,第一时间内要将所有喂养用具彻底煮沸消毒,宝宝的衣物最好是开水烫过后暴晒。之后奶瓶、奶嘴均需煮沸消毒,配奶时应先洗手,奶嘴不要碰到其他任何地方以免受污染。
母乳喂养的妈妈,每次喂奶前用温毛巾将乳房擦洗干净并洗手。同时宝宝的手也要多用清水洗,同时每次喂奶之后应用棉签清洁宝宝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