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初硬化,注意胸痛胸闷防猝死
美国西北大学关于4万人的一项研究发现,约53%的人在45岁时能免于超重、高血压、糖尿病的侵袭;但到了55岁,仅有44%的人能幸免,然而躲过这些疾病侵扰的男性、女性分别能多活10.6年和14.6年。步入中年后,人的心肺功能系统,脂肪代谢、胰岛素抵抗力都大不如以前,这也加剧了血管硬化的进程,影响心脏健康。
专家建议:
-
平时不要忽视偶尔出现的胸痛、胸闷及后背、肩膀等部位的不适感,要尽快到医院排查。
二、戒烟限酒,莫让肿瘤趁虚而入
美国佛蒙特大学发现,身体健壮的中年人,晚年患肺癌的风险下降55%,结肠癌风险下降44%。但事实上,中年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致使免疫力下降,身体机能逐步下滑,给了肿瘤“狙击”的机会。临床发现,50岁左右是肿瘤疾病的高发期,做好防范工作必不可少。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肿瘤、癌症发病紧密相关,中年期必定要注意戒烟限酒,平衡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专家建议:
-
45岁后需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并做肿瘤筛查。
-
男性要警惕肺癌、肠癌、肝癌等。
-
女性重点防范乳腺癌、宫颈癌等。
三、中年瘦身,绕过“痴呆”大门
爱忘事、反应迟钝、常常精神萎靡……四五十岁的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这些表现都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的预警信号。比如遗传、年龄、血管因素及生活习惯、体重等因素造成的,过胖或过瘦也都会影响心脑血管代谢,导致三高,加重患上认知障碍的风险。英国一项200万人的研究发现,体重轻的40~60岁人群,15年后出现痴呆的风险高34%;体重超标者,则风险高达80%。
专家建议:
-
步入中年后,要避免过度用脑,同时也要重视认知能力训练。
-
平时可以做一些益智小游戏,激发大脑活跃性,手指操、跳舞、打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
尽量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
四、有必要多动,才能留住骨量
通常,人体骨骼肌量会随年纪增大而减少,50岁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而且,步入中年后,骨骼也初步脱钙。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体内激素水平骤降,很容易诱发骨质疏松。中年时期必须多运动,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增强骨骼强度。相反,假如中年不重视骨骼问题,将会给晚年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比如增加跌倒风险,乃至瘫痪、早亡。
专家建议:
-
中年人要加强运动意识,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以上,最好是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相结合,散步、慢跑、举哑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
此外,中老年人每天钙摄入量应为1000-1200 mg/天。而我国成人平均钙摄取量在40-600mg,对钙的摄取量远不及每日所需的量。中老年人肠胃功能降低,咀嚼能力减弱,从食物中吸收的钙更少,仅为摄入量的15%-20%。根据中老年人补钙需求,德国Abtei爱普泰钙1000维D咀嚼片/泡腾片从提升钙含量,提高吸收率,改良服用方式和口感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调配,满足不同中老年人的需求,科学补钙更专业。(可微信搜索“听诊器”公众号关注→进入微商城进行购买)
五、回家吃饭,减少代谢综合征
中年人在吃饭问题上敷衍较多,大鱼大肉、高油高盐等食物吃得多,加上有时忙起来饮食不规律,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这些都会不同程度诱发代谢综合征(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失调),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而这些,可以经过改善饮食习惯和平衡膳食来控制。
专家建议:
-
三餐注意定时定量,再忙也要吃早餐;
-
尽量回家吃饭,若在外用餐,多点些口味清淡、食材丰富的菜品;
-
烹调注意低油少盐,多摄入新鲜果蔬,注意粗细搭配等。
六、日子别较真,抑郁自然没
因为背负职场与家庭的双层压力,中年人更易受心理疾病困扰。芬兰一项研究发现,生活苦闷的中年人,晚年患上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高。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这种潜在危险,往往是到了情绪严重生活时才初步治疗,却可能为时已晚。
专家建议:
-
中年人日常尽量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我减压,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来转移不良情绪。
-
生活中别太较真,实在烦闷时,可向家人或朋友倾诉。
-
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