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如果十个人就有八个人是肾结石,估计一点也不为难。患病人数众多的背后,还是与肾结石发病原因——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毕竟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想活下去,就一定不能不吃东西。而在吃东西的同时,有些人总是饮食错误的东西,又不爱喝水,自然而然地就会患上肾结石。
然而,肾结石的症状非常微小,甚至是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绝大多数人发现自己患有肾结石,都是在体检时才知道的。可是在老一辈人的心里总是认为,患上肾结石是因为豆腐吃多了,以后再也不能吃豆腐了。
确实,豆腐富含钙质,肾结石属于肾内钙质沉积物,似乎两者存在很大的关系。但是在这里,我想辟谣一下,结石虽然钙质沉积物,但并不是吃豆腐引起的。当我们详细了解结石的形成过程,恐怕您啥也明白,以后再也不会这么说了。
豆腐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豆腐是一种由大豆制成的植物性蛋白质,它属于低碳水化合物、无乳制品、无麸质、无胆固醇的食品,因此深受大众的欢迎和热爱。一般而言,我们将豆浸泡,煮熟并压成液体。在石膏或卤盐的帮助下,将液体变稠成为豆腐。
在生活之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豆腐,这取决于豆腐硬度和含水量。豆腐硬度越高,水分含量越少,因此热量和营养成分也越多。液体含量较高的品种,如软豆腐中的水分更多,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更少。
豆腐在我们一直都属于一道传统菜肴,甚至很多食品加工厂已逐渐将它加工成为肉类的替代品。这主要是因为豆腐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但脂肪、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却很低。豆腐还是钙的极佳来源。一般而言,81克的豆腐含553毫克钙,约占每日钙需求量1300毫克的43%。
正因为豆腐中丰富的钙含量,大多数患有肾结石的患者总是担心钙含量的增多,会让肾结石越来越大,甚至会越来越多。而正常健康人群也担心自己多吃会患上肾结石,这些担心确实情有可原,也无可厚非。
肾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大多数肾结石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者肾结石,年龄在30-60岁之间的人群也是高危因素。在现实生活之中,拥有这些不良习惯的人群也应该格外注意,比如饮水不足、肥胖、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饮食、服用过量的钙、维生素C或维生素D补充剂、甲状旁腺过度活动、痛风等等。
肾结石有几种类型,每种都与各种生物学、环境、遗传和饮食原因息息相关相关。钙结石是最常见的类型,它们多数发生在绝经后女性,因为服用过量的钙补充剂(超过1000mg)和维生素D补充剂(超过400 IU)。尿酸度高的人会发生尿酸结石;鸟粪石一般是由于感染而发展;胱氨酸结石非常少见,往往会在家族中流传。
多吃豆腐一定会患上肾结石?对,也不对!
在老一辈人的思想中,多吃豆腐一定会导致肾结石。其实这种说法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所摄入的豆腐含有丰富的钙质,其中的1300mg钙我们人体能够自行利用。然而我们每一个人在一天之内,总不可能就光吃豆腐吧?还会有其他菜肴的摄入,比如蔬菜。
此时,摄入的钙质与蔬菜中的草酸结合,大部分都会在肠道结合,然后在肠道中随着粪便排出,并不会造成肾脏的结石。因此,我们的肠道就相对吸收的钙比较少,而进入血液中的钙自然也就少了。纵然我们一整天光吃豆腐,如果我们多喝水,让肾脏产生更多的尿液,是能将一些钙排出体外。
此外,多吃豆腐是一个怎么样多吃的方式?我想谁也不会天天吃豆腐,而且一天也不断。相反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隔一个三、五天就吃一次豆腐,算是吃豆腐比较勤的家庭。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讲究饮食多样化,并不可能过度的摄取单一食物。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想提醒大家,过度的食用豆腐,长期以往确实容易患上肾结石。因此建议大家在食用豆腐的时候,适当多喝水,能够从某方面预防肾结石。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必害怕吃豆腐就一定会患上肾结石,因为肾结石的最常见原因还是饮水不足和遗传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要想预防肾结石,可以做到饮食多样化、多喝水、多运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