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喝一点儿,能有啥损害?”一到冬天,平日里爱小酌一两杯的老方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爱小酌两杯本是人之常情,尤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酒文化历史的国家。于是乎,“每天一口酒,活到九十九”,民间流传的这类说法坚信适量饮酒能活血化瘀;
甚至在遥远的欧洲,“每天坚持喝一杯红酒,可达到防止血管老化”等说法也拥有一大批忠实的”信徒“。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并不!据统计,2016年,全球大约有280万人因饮酒过度死亡,而死亡的男性年龄在15-49岁的,有12%的死亡和饮酒息息相关。
一、《柳叶刀》:小酌怡情并不科学,最健康的方式就是不喝
早在2018年8月,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已刊文指出,最安全的饮酒量是零。
2019年4月,《柳叶刀》再次发文称,在这份针对中国51万成年人的10年随访研究后发现,平均每日饮酒量每增加40克,脑卒中风险上升35%,对于中国男性而言,饮酒会诱发8%的缺血性脑卒中和16%的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柳叶刀》杂志刊登研究,还揭示了喝酒和寿命之间的关系。这张图显示了全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和饮酒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每周饮酒量在 100g 以上时,每升高一点,死亡率都会大幅提升,在减寿方面,男性和女性并没有太大差别,都是「多喝多死」。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研究文章也显示,酒精摄入与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7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
更早有研究表明,酒精摄入会增加冠心病、心衰、致命性主动脉瘤、致命性高血压等疾病风险。
二、一个公式算出你的酒量
“限量”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王道,喝的越多,伤害越大,对于酒的限量标准,各国的规定大不相同,比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男性每天的酒精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25g,女性每天则最好不要超过15g。
而美国是这么规定的:成年男性一周酒精摄入不要超过 196 克,成年女性一周不要超过 98 克。简单计算一下你会发现,美国比起中国,对于成年男性更加宽容,而成年女性相对则更狠一些。
但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一种酒,适度饮酒量都是以酒精摄入量为准。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贾亚光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推荐了一个摄入量计算公式,即“饮酒量×酒精浓度×0.8=酒精摄入量”。
比如一个人能喝半斤52°的酒,那么他的酒精摄入量就是250g×52%×0.8=104g,显然已经超标了,所以通常在同等量下,低度酒对肝脏器官的损伤要小于高度酒,因此最好选择低度酒来避免更多对身体的损伤。
三、喝酒的这些说法不可信
·人的酒量可以越练越大?
人的酒量取决于体内分解酒精酶的数量和活性。每个人“酶”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个人分解酒精的能力是相对不变的,所以酒量是不可以越练越大的。换言之,酒量是练不出来的。
·喝醋、喝咖啡可以马上解酒?
酒和咖啡豆都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物质,酒后喝咖啡,两者的兴奋作用叠加在一起,很可能会导致血管扩张、换言之,你的“酒疯”可能耍的更开了。
而酒后喝醋,从理论上来讲,醋酸和酒精相互作用发生酯化反应,这个反应可以将酒精分解,起到解酒的作用。但这个化学反应在体温下的速度非常缓慢,不可能迅速解酒。
·一酒解千愁?
人体内有一种叫「5-羟色胺」的物质,它分泌减少时,人就会产生抑郁的情绪,分泌增多,心情就会变好。而酒精在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可以增加 5-羟色胺的分泌,所以郁闷的时候喝点酒,确实会让我们暂时好起来。
但是人体内的这种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固定的,也就是说,喝酒使得 5-羟色胺的分泌分泌过多,提前预支了几天的量,最后的结果就是体内的5-羟色胺耗竭光了,然后后面几天该难受的你还是难受。
四、三个正确“解酒”的妙招!
如果实在避免不了喝酒,那么这些正确的“解酒”小妙招请你一定要记得!
1、饮酒过程中可以多喝一些甘蔗汁、葡萄汁等水果汁。
蜂蜜水、口服葡萄糖等解酒也是同样的作用机制,也可通过饮水来增加排尿量,及时将酒精代谢掉。
2、为防止酒后伤胃,建议在喝酒前喝些牛奶,保护胃黏膜。
3、用乌贼骨煮水喝,或者乌贼骨粉与百及粉合在一起,在喝酒前用水送服,也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总之,对普通人而言,还是不喝为妙,固然“酒逢知己千杯少”,但又有常言道“杯满则溢”,身体的健康,要比“酒瘾”更为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