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痰湿”到底从何而来?

条评论

“痰湿”到底从何而来?

中医认为“百病皆由痰湿作祟”,现代医学也表明,痰湿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约20.9%的高血压病,19.4%的糖尿病,11.7%的肥胖均与痰湿有关。

体内有痰湿?皆因这3种原因,根源找对了,才能有效祛痰湿

(痰湿体质易感疾病比例表)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为什么会出现痰湿?又该如何祛痰湿?

“痰湿”到底从何而来?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景岳全书》中记载:“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丹台玉案·痰门》中也有提到:“痰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其脉缓,肥人多有之,名曰湿痰”。

历代医家对痰湿的深入认识中,均认为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首先是肺,肺主宣降,通调水道,可以输布津液;如果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必然导致水湿内停,聚为痰浊。

其次,脾主运化,为运化体内水液的重要脏器,如果脾失健运,则会导致水液内停聚而成痰湿。

而肾主水,主气化,若肾虚不能制水,加上气化受阻,不能化气行水,又会生痰湿脂浊。

体内有痰湿?皆因这3种原因,根源找对了,才能有效祛痰湿

这就像是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一个“小水池”。肺脾肾三者协同,促进“水池”的水流动,每天流入新水,排出废水。

如果肺脾肾这三个脏器中的任何一个或者三者均出现问题了,导致“水池”的水更新受到影响,时间一长,水池的水就逐渐积累了很多浓稠的废水,进而也导致身体健康“垮”了。

体内有痰湿的人,通常也会有诸多不适,比如经常感到身体困重,嗜睡,皮肤易出油,少食乏力,大便不爽,畏寒肢冷,胸闷气短,舌苔发厚,白腻舌,或黄腻舌,也可出现齿痕舌、裂纹舌等症状。

体内有痰湿?皆因这3种原因,根源找对了,才能有效祛痰湿

那么,体内有痰湿,该如何有效祛湿化痰?

很多朋友会从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痰”,认为这里的痰指的是从口中咳出来的痰液,而实际上,从中医角度来说,痰也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2种,咳出来的痰液属于前者,而无形之痰,虽然没有实质的痰液咳出,却可引起患者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因此,治痰并不能单纯地祛痰,而是以理气为先,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济生方·痰饮论治》中也有相关论述“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

具体细分,痰主要有4类,分别是寒痰、热痰、燥痰和痰湿。

痰湿,也就是湿与痰互相夹杂存在,湿聚可成痰,而痰又会进一步影响体内的水液运化,导致水液聚集增多,体内湿气加重。因此,临床观察发现,痰湿体质的人往往多发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如果不注重身体的调理,长此以往,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慢性胃炎等疾病。

体内有痰湿?皆因这3种原因,根源找对了,才能有效祛痰湿

在治疗上,因肺失宣降而致液聚生痰,当以宣肺化痰为主,可用二陈汤加减辨治。如果因脾失健运,湿聚成痰,则以健脾化痰治疗为主,可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如果因肾虚而致水泛为痰者,通常以温阳化痰治疗为主,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湿邪致病,常常与寒邪或热邪“狼狈为奸”,合为寒湿或湿热,而在很多体内有痰湿的病友中,也多存在寒或热,故治疗时需辨明寒热,根据实际情况用方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