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在中国古代对该病就有一系列的认识与研究。压力性尿失禁,属祖国传统医学“遗溺”,“小便不禁”“膀胱咳”等范围,《素问·咳论》中讲“肾咳不己,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则遗溺”,阐述的就是在咳嗽的同时出现漏尿现象,这与现代医学中的压力性尿失禁的特点相符。
古代医家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认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伊光教授指出,《内经》中《素问·脉要精微论》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这里面就说明了膀胱气化失司是小便不禁、遗溺的基本病机。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虚损与肾的亏虚有着密切的关系。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虚则水液失调,肾不纳气,导致膀胱失约,水液不藏,发为遗溺。所以肾虚是病因,膀胱气化失司是病机。
在肾与膀胱是该病发病的基础上,历代医家有许多不同的治法,多从补肾固摄、益气健脾、温肾壮阳、脾肾双补等治法出发。经典的方剂有补中益气汤、人参螵蛸散、归脾汤、缩泉丸等。
“肾虚肝郁”最为常见
在临床工作中,王伊光发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以胁胀作痛,情绪抑郁,耳鸣,腰膝酸软等为主症的人群,单纯以传统补益中气或脾肾双补的方法治疗,疗效并不确切。
中医有个著名的理论:肝肾同源。依据“肝肾同源”理论,再根据临床患者的症状表现,肾虚肝郁,膀胱气化失司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很常见。
这类患者的症状表现有:小便不禁;肝郁方面:胁胀作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肾虚方面:腰膝酸软、耳鸣;在主症的基础上,会兼夹一些次症:五心烦热、失眠、健忘、发槁齿摇。如果您有肝郁和肾虚主症的表现,同时还兼有任一次症的表现,结合舌脉,就可以诊断为肝郁肾虚证了。
王伊光介绍,根据肝郁肾虚辨证思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自拟补肾疏肝汤结合盆底肌训练,对治疗有“肝郁肾虚”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较好。
补肾疏肝汤
补肾疏肝汤是在柴胡疏肝散加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其中柴胡主疏肝,熟地补益肝肾两者共为君药。杜仲牛膝入肝补肾,益智仁固精缩尿与黄芪共凑益气固摄之效。川楝子,乌药行气止痛,共为臣药。白芍养肝,泽泻疏肝,桑螵蛸固精缩尿,共同佐助君臣疏肝固摄同为佐药。升麻桔梗同引清气上行,与炙甘草调合诸药,共为使药。
此方仅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基础方,具体情况还需随证加减,请广大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切勿盲目服用。
盆底肌肉训练
盆底肌肉训练,是一种反复自主收缩和舒张肛提肌以增加盆底肌张力的锻炼方法。它在西医里面属于保守治疗,这主要是运用于轻、中度患者,由于没有时间和地点的约束,患者在家也可以做。
具体方法是:收紧肛门,持续2~6秒以上,然后放松2~6秒。连续做10~15次为一组,每日3~8组。持续8周以上。
4个方法预防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的出现,对女性同胞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早期的发现、预防能够有效帮助他们走出病魔的阴影,如何远离这种让人尴尬的“社交癌”,王伊光给出以下建议: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在感觉自己咳嗽、打喷嚏,举东西,大笑或是运动中,尿液会不自主的漏出来时,就应引起注意,及时就诊。
对于家里有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史的女性,首先应积极控制体重。
其次是对自身诸如慢性支气管炎、便秘、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积极治疗。
最后可以进行盆底肌训练,它可以增强盆底肌张力,恢复盆底肌功能,增强尿道阻力,可达到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目的。特别是产后及妊娠期间行有效的盆底肌训练,可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