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手脚发麻、说话不清,中风前的身体警告,抓住能救命

条评论

手脚发麻、说话不清,中风前的身体警告,抓住能救命

根据WHO统计,全球每6个人就有1个人遭遇脑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每6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而永久致残。

如今,我国有700余万中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一,每年死亡人数是北美国家的5倍。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年轻化趋势显著,呈现出患病率高、残疾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四个特点。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日线上科普讲座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神经科主任曾进胜,神经科副主任医师邢世会,主管护理师吴玉娜三位专家强调,预防脑卒中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懂得识别早期常见症状,一旦碰上突发脑卒中需尽早送诊救治。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而出血性脑卒中又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防脑卒中,有效方法就是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努力减少脑卒中的人群发病率。

曾进胜介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疾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饮酒、超重肥胖等。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则包含:年龄、性别、种族、出生体重、遗传因素。

曾进胜指出:“减少脑卒中危害的最有效方法是加强和重视患者首次发病前的一级预防。”

我国是吸烟大国,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二手烟,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尽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可干预危险因素,生活上需做到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

研究发现,身体积极参与运动的人群都会比少运动的人群患脑卒中风险更低,游泳、挥拍运动、慢跑等有氧运动都有一定预防脑卒中的作用,并建议老年人、脑卒中高危人群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后,再定制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

日常饮食也不能大意,建议膳食种类应该多样化,增加食用全谷,如小米、燕麦等、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

早期常见症状识别是关键

提到“中风”,很多年轻人不以为然,第一反应认为这是老年人才会“中招”的疾病,但现在许多资料均已证明,脑卒中发病率已经愈发年轻化。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统计调查显示,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48~240)/ 10 万,而国内报道的青年脑卒中占所有卒中的 13.44%。青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复杂,危险因素多样化,甚至远多于老年人,所以,不管是哪类人群,都不可掉以轻心。

脑卒中虽是急性突发的疾病,但在发病前期会有许多早期症状“暗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健康管理师吴玉娜介绍,卒中前期常见症状为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等情况。一旦发现脑卒中早期症状便要立即拨打120,脑卒中的救治效果与时间快慢成正比,不能拖延。

脑卒中有黄金抢救时间

身边若有突发脑卒中患者,患者救治的效果与抢救时间的快慢有极大的关系,时间就是大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邢世会表示,“患者突发脑卒中,不管是机械取栓还是静脉溶栓治疗,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无论是早期症状识别还是后期抢救几乎都是争分夺秒。”

有网友好奇:卒中治疗是静脉溶栓治疗好,还是机械取栓治疗好?

他介绍道,机械取栓是卒中治疗史上革命性的进步,这是一种微创的脑血管介入治疗方法,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对静脉溶栓的效果不理想,仅6-30%能血管再通,获益有限,而机械取栓利用取栓装置放到脑大血管闭塞处,像在血管内放置一个“网兜”,拉出血栓从而打通闭塞血管,保证血管成功再通率可达80%以上,远期良好预后率可达到50%。至于脑卒中患者适合采取哪种治疗,则要经过医生详细评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救治时间窗口内以支架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了急性大血管闭塞的主要方案,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年版指出,脑卒中患者发病6小时内适合机械取栓治疗,部分患者也适合静脉溶栓治疗;而发病超过6小时至24小时的患者,则需要经过医生检测评估是否适合机械取栓治疗才能进行手术取栓。

“如今脑卒中治疗技术进步快速,时间窗口变长,但救治速度不能变慢。”邢世会指出,脑卒中属于突发急性脑血管疾病,发作时间难以预料,而且发病速度快,所以我们要对脑卒中有清楚的认知,才能在生活上有效地积极进行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