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人类吃进口腔的食物,经过食道进入胃里时,就靠胃液搭配胃部的蠕动,混合搅拌磨碎成食糜后,再经幽门推送进入小肠进行吸收,因此,胃部是否健康,攸关人体机能运作的好坏,所以更突显出保护胃部的重要性。今天就来说说保护胃部的5个错误观念胃是第一道消化系统,人体健康就看胃健不健康
这5个错误的护胃观念,你有吗?
长期吃胃药可以养胃
很多人认为吃胃药能强化胃部功能,保护胃部健康,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长期服用胃药,未必能让胃部疾病变少,却连带可能会连带引发其他疾病。胃部里胃酸的主要作用是分解人们吃下去的食物,以便身体消化吸收,此外,胃酸的强酸环境,也能杀死大部份吃进人体的细菌,减少肠胃道感染。而长期服用。
胃药会造成胃酸不足,使得消化功能受到影响,一旦消化不良,营养就难以吸收,让身体却处于营养不足的「隐性饥饿」状态,导致失眠、贫血、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病症发生。此外,因为进入胃部的食物无法彻底分解,进入小肠的大分子结构会刺激肠道发炎,还会形成肠漏症,进一步造成各种过敏症状。而没被杀死的细菌也造成消化道感染,并引发免疫系统反应。
吃各种药都要配胃药保护胃部
一般人有个观念,认为吃药会伤胃,所以在服用各种药物时都喜欢配颗胃药,以为可以保护胃部,但这也是不正确的观念,因为,大部份药品是不伤胃的,与制酸剂类的胃药一起服用,反而会降低某些药物的药效。像是胃乳、胃散等制酸剂与其药物一起服用,很容易出现药物交互作用,例如阿斯匹灵囊内装的不是粉状,而是小颗粒状,颗粒外层用胶囊包裹,为的就是要避免让药粒不要在胃中被分解,而是等进入小肠后再分解吸收的保护膜。
如果跟着胃药一起吃,让胃部变成碱性环境,就会使药粒提前在胃内分解,对胃造成伤害。原则上,只有像是非类固醇类的消炎止痛药(NSAIDs)、关节炎治疗剂、类固醇或铁剂等药物容易伤害胃肠黏膜、刺激胃酸过多,才可能需要搭配胃药一起服用。
保护胃部就别碰酸性食物
先要澄清一下,所谓酸性食物,并不是以味觉来判定,而是必须符合一定的酸硷值,酸性食物的PH值必须小于7,有些食物尝起来酸酸的,但PH值不一定小于7,例如柠檬尝起来很酸,却是属于碱性食物,反倒是如五榖杂粮、蛋豆鱼肉类等,都属于酸性的食物,其中肉类含硫酸根多,而五榖类则是含磷酸根多,例如白米、面条与馒头等。
大多数的肉类、以及五谷杂粮则为酸性食物。
其实,食物本身的酸或碱性,与保护胃部并没有太大关联,反而应少吃容易增强胃酸分泌的食物,例如甜食、咖啡、茶、酒、糯米之类的食物,才能避免胃食道逆流,所以想靠不碰酸性食物来保护胃部,也是不必要的错误观念。
长期喝粥可以养胃
很多人碰到胃肠不适的时候,自觉的就会调整饮食,改吃清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喝粥吃稀饭,粥里面主要是糊化的淀粉,蛋白质含量低,也几乎没有脂肪,越是软烂的白粥,越是好消化,看来似乎是保护胃部的好方法,但其实却不尽如此。
如果是发生急性肠胃炎,吃清淡的粥或许可以缓和胃部吸收的压力;但如果是胃溃疡的话,本来胃酸就过多,再吃熟米所煮成的稀饭,反而更容易刺激胃酸分泌,造成反效果,不利胃黏膜的修复。 此外,对于健康人来说,如果长期只喝粥当主食,由于粥内含有的水分较多,容易导致胃酸被稀释,如果胃酸浓度不够,无法参与食物的正常消化,反而会让胃部的消化功能减弱,因此胃部也会受损。
少量多餐可以减轻胃部负担
很多人认为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可以减缓胃部的消化负担,进而保养胃部,其实这也是错误的观念。在医学上,「少量多餐」是治疗用的饮食方式,刚接受完肠道手术或发生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等疾病,少量多餐是病患恢复正常饮食前的过度饮食方式。
但这样的饮食方式容易导致体内胰岛素波动过大,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就不适于这种方式。此外,只要胃部有食物就会分泌胃酸,因此「少量多餐」反而是不断在刺激胃酸分泌,反而增加了胃部的负担,让胃酸无法跟食物保持平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