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少交“智商税”!人在迫不得已时才吃膳食补充剂

条评论

少交“智商税”!人在迫不得已时才吃膳食补充剂

  有交易就有市场,发布虚假广告固然可恨,但膳食补充剂等保健产品到底该不该吃,也是个大问题。
 
  如今,健康类产品充斥网络,购买保健品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特别是膳食补充剂,近年来备受年轻人推崇。
 
  在我国,膳食补充剂是一个产品集,横跨了保健品和食品。据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已成为膳食补充剂亚洲第一大市场,行业规模达4600亿元,人们普遍青睐蛋白粉、益生菌、维生素、膳食纤维、酵素、葡萄籽、胶原蛋白等产品。在网络渠道中,80、90后是消费膳食补充剂的主力军,而95后的消费增长速度最快。
 
  在很多人印象中,膳食补充剂是一类高端产品,听起来似乎比“保健品”三个字更靠谱、更科学,不仅送礼有面子,而且还能填补一日三餐落下的营养,对健康有益。但实际上,膳食补充剂或只是营养补充的“下策”,甚至有可能是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一、少交“智商税”!人在迫不得已时才吃膳食补充剂
 
  打开电商平台,你会发现不少商家将膳食补充剂推广为身体保健的“上策”,宣称人不好好吃饭没关系,吃一粒营养剂就能轻松弥补,而且还能起到预防疾病、缓解症状的作用。
 
  可实际上,膳食补充剂没那么神奇,人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需要吃它。
 
  相信你一定听说过“水手”的故事吧。过去,在海上漂泊的水手没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吃,导致维生素C缺乏,从而引起败血症。为了防止水手生病,营养片剂才得以被研究生产出来。也就是说,膳食补充剂研发的初衷,是为了给水手等没有营养摄入条件的人提供营养支持。
 
  吃不到新鲜果蔬的水手,易得败血症
 
  另外,对于孕妇、老人、儿童、营养缺乏者、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可能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额外补充膳食补充剂,普通人如果营养不缺的话,其实没啥必要吃膳食补充剂。
 
  二、普通人吃膳食补充剂,也许吃了个“寂寞”
 
  女明星吴昕是一位“保健品达人”,在《我家那闺女》节目上,她一口气连磕近10种保健品的镜头,引发网友的热议。
 
  狂吃保健品,其实是种“伪养生”。
 
  今年发表在BMJOpen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吃膳食补充剂来养生,或仅是一种心理安慰。
 
  科学家将21603名参与者纳入研究,并对他们的心理、生理、功能健康结果进行了评估,项目包括:自评健康状况;常规需求帮助;十种慢病史;过去一年中十九种健康情况;过去一个月的非特定心理压力。
 
  研究结果显示,与16670名不吃膳食补充剂的人相比,4933名吃膳食补充剂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提交的健康自评状况比不吃的人好30%。然而,两组参与者在慢病史、目前健康状况、目前心理压力程度、常规需求帮助等方面,却没有明显差异。
 
  为什么吃保健品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但测量的健康结果却与不吃的人差别不大?这可以用“自我选择偏差”来解释:吃了膳食补充剂的人会选择相信产品的功效,并对自己的健康萌生积极的期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作用、心理安慰。
 
  从这项研究可以看出,吴昕小姐每天吃的保健品,也许只是吃了个“寂寞”。
 
  二、小心膳食补充剂成为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膳食补充剂价格昂贵,进口产品占据市场半壁江山,不少年轻人将膳食补充剂视为一种时尚消费,如减肥达人、健身达人等,他们平时较少摄入谷物肉类,每日靠膳食补充剂为身体“续命”。
 
  这种行为看似时髦精致,但你可知,发表在《NEJM》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每年会有2.3万人因膳食补充剂进急诊。
 
  而另一项发表在《JAMA》上的调查显示,市面上700多种膳食补充剂含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不会在产品中标识出来。报告显示,以增肌、减肥、助性为卖点的产品是有害物质的“重灾区”,具体成分包括西地那非、西布曲明、梅里迪亚等,滥用可致人焦虑抑郁、心力衰竭、心动过速、休克,严重危害健康。
 
  在美国,膳食补充剂是介于药品和食品之间的特殊食品,厂家只需将产品备案,无需提供有效性安全性证明,就能顺利上市。它们若要进口到我国,一般需申请蓝帽子标示,但由于流程繁琐,且部分产品不符合我国政策,商家会将这些保健品以食品的名义售卖,进而逐渐导致保健品市场变得鱼龙混杂。
 
  目前,蓝帽标示依然是安全消费的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膳食补充剂并非高端营养品,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需要吃它。如果你觉得日常饮食营养不均衡,与其花大钱去买高昂的膳食补充剂,还不如钻研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好好吃饭,重视健康的生活的方式,切不可本末倒置,将膳食补充剂作为身体保健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