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悲秋综合征”真的存在吗?它有什么表现呢?

条评论

“悲秋综合征”真的存在吗?它有什么表现呢?

  一、医学上不存在“悲秋综合征”

  “悲秋综合征”的某百科词条是这么解释的:“悲秋综合征,是指在秋天因景色萧瑟而使人产生的凄凉、苦闷之感,甚至焦虑、抑郁情绪”。悉心体会这段文字的措辞不难发现,该词条向我们描述的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常发生在夏秋交接之际的社会现象。

  虽然词条的详细描述部分包括了“预防”“治疗”“易患人群”等常用的医学术语,但这里描述的“悲秋综合征”更适合被看作一种现象或者规律,而不是一种病症。因为在医学领域,“疾病”的诊断有着严格的标准,往往需要满足一定的临床表现,并对患者造成了显著的功能损害。现代医学也并没有“悲秋综合征”这个概念。

  二、一到秋天就伤感,很可能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症状

  “悲秋综合征”的词条倒是令我想到了一个在精神科常见的术语:季节性情感障碍(SAD)。该术语在目前国际上最具公信力的两种诊断系统——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均有记录。

  在解释何为季节性情感障碍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是情感障碍。所谓情感障碍,是指一组和情绪失调相关的疾病,其主要包括了单相抑郁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即通常所讲的躁郁症)和其他一些不太为人所熟知的情绪失调,例如恶劣心境、环性心境等。

  而季节性情感障碍,在ICD和DSM系统中均被看作一种亚型标志,用于描述一组具有一定特点的单相抑郁障碍或者双相情感障碍,即在特定季节规律性发生的情绪失调。研究发现,季节性情感障碍包含秋冬季发作和春夏季发作两种模式:前者又称冬季抑郁,其特征是在秋冬季开始出现情绪低落,并常伴有睡眠增多、食欲增加、渴求碳水和体重增加,若不治疗,通常在随后的春夏季有所缓解;后者又称夏季抑郁,其特征为在春夏季开始出现情绪低落,并常伴有睡眠减少、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若不治疗,也通常在随后的秋冬季缓解。

  三、“悲秋”的表现可能不足以支撑医生确立诊断,但如果症状已经给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应当及早就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上述两种诊断系统中,季节性情感障碍本身并不能被看作一种独立的疾病诊断,而是单相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的一个亚型标志,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情绪失调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没有达到单相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那么我们则不能说这个人患了季节性情感障碍。换言之,一个人仅仅表现出上文中提到的“悲秋综合征”的现象,并不足以让医生给其确立诊断。但是,如果这些症状对大家的生活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难以正常工作时,我建议大家提早就诊,对症治疗。

  最后,有的人可能会好奇,精神科医生是如何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在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都是常用的手段,而对于季节性情感障碍,有些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专业光照治疗,或者给出增加户外活动等实用的生活建议。对于那些尚未满足诊断标准的“悲秋一族”,药物治疗和光照治疗可能并不适合,但也有一些小建议可以参考:

  1.每天到户外散步,即便阴天也是如此;

  2.增加身体活动;

  3.调整饮食,多喝水;

  4.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

  最后,再次重申,如果“悲秋”的状态已经给大家的生活或者工作造成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并持续时间超过了2周,请大家尽快到精神科就诊,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