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身体出现这3大异常小心是肝癌的先兆

条评论

身体出现这3大异常小心是肝癌的先兆

  一、肝癌发病居高不下,抗癌药物捉襟见肘

  中国肝癌高发的首要原因在于,大约有 80% 的肝癌由乙肝或丙肝发展而来,而中国正是一个肝炎大国。

  其次,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第二大病因,这甚至导致江苏省曾因肝癌高发而“闻名”:因为当地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这些“舌尖上的毒素”在谷物中生长。人们吃了这些霉变的谷物或者饮用了受污染的水源,久而久之发展成肝癌。

  八成以上的肝癌为肝细胞癌,它的许多表现,例如黄疸、腹部疼痛和肿大,直到疾病晚期才会出现;早期阶段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略。

  过去,我们对晚期肝细胞癌基本无能为力,无法进行手术,化疗效果也不佳。

  随着靶向药物取得进展,肝癌平均生存期才终于从短短的几个月提高到 1 年以上。

  早在十多年前,索拉非尼就成为了首个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靶向药物,它如同一位枪法精准的“狙击手”,确保只攻击“坏人”,不伤害“好人”。它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多赢得了几个月的宝贵生存时间。

  可惜,索拉非尼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能产生良好疗效。更糟糕的是,癌细胞很快就学会利用“凌波微步”来躲闪子弹,即产生对索拉非尼耐药性,这也成为阻碍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期进一步延长的主要因素。

  二、“狙击手”搭配“稽查部队”,能碰撞出怎样的疗效?

  实际上,除了索拉非尼以外,还有一种靶向药物名为“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与索拉非尼一样,都是一名“狙击手”。只不过贝伐珠单抗的射击点更为精确,它只瞄准癌细胞上一种调控肿瘤组织血管生长的开关——VEGF。

  贝伐珠单抗关闭它之后,便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血管新生。没有血液供应也就意味着癌细胞被“断粮”了,以此来压制肿瘤生长。

  相比之下,阿替利珠单抗则是一种免疫药物。它更像是“稽查部队”,能够发现携带假“良民证”的癌细胞。之后,向体内免疫“警察”T 细胞发出警报,通过活化自身免疫力来杀死癌细胞。

  这个“良民证”叫做 PD-L1,正常的细胞若持有这种“良民证”,免疫“警察”T 细胞便会把该细胞认作好公民而放行。

  狡猾的癌细胞也搞来一模一样的“假证”,希望避过“警察”的盘问。但是,身份造假骗得过“警察”却骗不过阿替利珠单抗。

  它们携带一种特制“扫描器”,让身份造假的癌细胞原形毕露。

  由此看来,让贝伐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起来,就好似贝伐珠单抗狙击手与稽查部队相互配合。如此强强联合,能否带来一种更优异的新疗法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用临床数据回答这个问题:

  试验结果显示,接受了阿替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疗法的患者生存率更高,他们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比索拉非尼组患者高出了 2 个多月。

  这一结果意味着,十多年来,我们首次发现了一种比当前的标准疗法更好的联合疗法,可以延长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这当然是令人雀跃不已的好消息。

  不仅如此,两组疗法在安全性上表现相似:在接受阿替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疗法的患者中,57%发生了 3——4 级不良事件(例如高血压),索拉非尼组中则有 55%。

  在两个治疗组中,发生 5 级不良事件(例如胃肠道出血、肺炎等)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5% 和 6%。

  虽然,阿替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疗法,在其他类型肿瘤治疗中已显示出临床益处,但应用在肝癌上却是首次获得成功。

  作为此项 3 期临床研究的重要成员,嘉会国际肿瘤中心主任、哈佛医学院朱秀轩(Andrew Zhu)教授认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无疑将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同时,他也建议临床医生,应该严格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肝功能,在更多研究证据出炉之前,避免超适应证使用。

  朱教授希望今后应继续探索这种治疗方案的其他适应证,以及开发该疗法的生物标志物,更精准地造福肝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