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大家都记得那位和母亲一起在工地“搬砖”的年轻人,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一幕被媒体记者报道后,感动了万千中国人。
黝黑的皮肤,瘦弱的身躯,林万东也成了自强不息的金凤凰的代表。
近日,云南省2023年定向选调生名单公示,不少人都关注到,林万东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从清华本科毕业,成功考入了昆明市东川区委办。一个寒门的清华学生,最后不去走科研道路,反而回乡当公务员,一时间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其实小林同学的选择无可厚非。
中国最顶级的高校,清华和北大,它们的毕业生,每年也是高达四分之三以上的比例选择进入体制内就业。这几年尤其是选择去当公务员的比例非常多!2021年,北大选调生签约人数首次突破800人,较20年增加近60%,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2010年至2021年这十年间,已有2200余名北大选调生在祖国各地基层工作。等到了2022年,北京大学自己都不主动公布有多少学生选择当选调生,因为当选调生的人太多了。
北京大学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2019年校本部共有2822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其中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49.79%,去国有企业的占27.14%。也就是说,超过四分之三的北大毕业生进入体制。
中国顶级学府的毕业生本来就以体制内就业为主,2022年,清华和北大一共为选调生这一职业选择提供了1300多名优秀学子。
早在2020年,一位北大的计算机硕士接受笔者采访时,他就曾直言不讳地跟我说,纵然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的,每年能进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大厂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加起来,也没那么多人。
他也是学计算机的,他就选择了回老家考取了定向选调生,因为他自己本身在百度等大厂实习过,厌倦了996的生活,不喜欢被资本家剥削,也并没有特别喜欢北上广这样的城市,觉得工作压力大。用他自己的话说:“学成文武艺,建设我家乡。为什么一定留在北京才有前途呢?”他认为,到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现在赶不上趟了,很少再有工作三五年就财务自由这样性感的财富故事,一些公司动不动拿期权来吸引大家,可是关键是能不能兑现呀?不能兑现都是镜花水月!反而一些大型企业35岁之后被裁员的故事动不动刷爆朋友圈,越来越挑动大家的神经。
其实回乡当公务员,建设家乡,真的是一个好选择。很多人考公务员也是怀揣着理想,也是想着为家乡做一点事情的。
更不要说公务员是一个对普通人最友好的职业之一。
比如说这位:
“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这话是一个叫黄文秀的年轻人说过的话,话虽不长,这话也很普通,但却饱含深情,字字质朴,深入人心。
当年她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面临着同样的选择。
现实和理想的碰撞摆在她面前:留在繁华的大城市,还是返回贫穷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