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考试卷学生,理论基础是考试的公平性。
评价模式单一:考研看成绩,弊端可能在于忽视了人才的多样性,但好处是可量化、够公平。
投入产出比可控:考生背了多少政治题、英语单词,学了多少专业知识,就能做出来多少题。抛开一些极其特殊的意外情况,备考的努力程度和最终考取的成绩基本成正比。
一个人的“战场”:学生参加高考,有老师天天带着刷题,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但考研不一样,既没有辅导老师也没有同班同学,还没有周测月考模拟实战,几乎是两眼一抹黑走到头。
减少了场外因素,能不能考上,基本上就靠孩子自己在拼命卷。
图片来源:电视剧《高考灰姑娘》
国内考研竞争的公平性甚至要大于高考,因为不同省份的高考试题不一样,高校在不同省份投放的指标也不是根据考生人数来定的,所以在不同地方上高中,考上名校的概率有很大不同。
但是考研是和全国各地、不同背景的人竞争同一所高校、同一个专业,抹去了地域对试题难度和录取名额的影响。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能不能考上,全看真本事。
当然,人们有时候会在网上看到一些考研学生的控诉,说自己非211、985本科,被名校歧视了,没考上研究生,怀疑考研的公平性。
有一个理论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叫做“沉默的螺旋”,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感觉到他的意见属于少数,就会倾向于保持沉默。
图片来源:诺力·纽曼“沉默的螺旋”模型
那些211、985毕业的学生,如果考上了研究生,就会觉得是理所应当,所以不会去网上说;如果没考上研究生,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也不会在网上发声。
那些非211、985毕业的学生,如果考上了研究生,可能会觉得自己属于少数,所以选择沉默;而他们要是没考上,又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歧视,被学历拖了后腿。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质疑考研不公的人,会获得如此大的声量。
话又说回来,与出国读研相比,考研真的已经够公平了。
毕竟“出国留学卷家庭”这话,实在挑不出啥毛病。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别离》
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一般分两种:第一种觉得“在国内,教育不行”;第二种觉得“在国内,孩子不行”。
前一种家庭,认为国内教育体系太僵化死板,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他们眼光高、资源广,目标常青藤及以上,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规划了明确的“爬藤”路径。
后一种家庭,不怕砸钱,就怕孩子没学上,送孩子出国就是为了镀金,觉得孩子在国内肯定考不上好学校,不如送去澳洲加拿大水两年,回来还有个海归的身份。
所以说,能送孩子出国,家庭经济基础肯定差不了,还需要父母有一定眼界和魄力,愿意孩子去异国求学、闯荡。
图片来源: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
当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每个人的学业生涯,都离不开原生家庭的托举。
之前看到过一个采访,有位二本学生毕业后想要考研,但是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了,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要上学,实在没钱供他继续读书。
于是,他只能一边打工、一边备考,花了五年的时间才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同专业的一个学妹成绩特别好,能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研,但她还是选择了直接工作,就是因为家里觉得她年纪不小了,让她赶紧出来工作,不要读书“浪费时间”。
所以说,并非只有出国留学才看重家庭的影响,在国内上学也是一样。
如果家庭成员缺乏对教育和学历价值的共识,孩子不管去哪里上学,都无法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钱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的意识、理念,以及父母托举孩子的意愿,同样很重要。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
聊完孩子上学卷什么,再说说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张雪峰。
今年,张雪峰仿佛住在了热搜上,还走进了一个诡异的循环:直播发言-观点出圈-掀起舆论骂战-出面道歉-继续直播-输出观点-再次道歉。
先是说“孩子学新闻就把他打晕”,最近又说“文科都是服务业”,无一例外都遭到了围攻。
总之,张雪峰不是在道歉,就是在去道歉的路上。
图片来源:搜索引擎
争论多了,不难看出一个有趣的现象:下场批评的,总有一些专家、学者;而支持张雪峰的,却不乏考生家长、广大网友。
只能说,大家都心知肚明,谁是真的和自己站在一起。
就拿“文科生在舔”这件事来说,主流评论的调调都是不能搞“文理对立”,不能说“文科无用”,不是所有文科生都在“舔”,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但是,现实就是文科专业录取率低、升学率低、保研率低、就业率低、岗位收入低……
就算学者们都振臂高呼,“一个人不舔人的社会从尊重服务业开始”,当今社会服务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现实情况就是,国家对文科院校和专业的支持,远不及理工科院校,没有经费和资源倾斜,高校想要发展人文社科专业,难上加难。
只不过这话之前没人公开来讲,都是私下悄悄说,只有张雪峰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让父母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为孩子的未来考虑。
图片来源:麦可思-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报告
每当争论的声音出现,大家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说着各自想说的话。
张雪峰有他的立场,就是作为考研咨询届的“网红”,一方面要出圈、搏流量;另一方面要向父母和孩子提出利益最大化的建议。
高校文史哲教授们也有自己的立场,必须要保住文科“无用之用”的地位,进则学科能获得接续发展,退则专业有生源、自己有饭碗。
父母更要站稳自己的立场,一方面作为孩子未来的引路人,要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不能替代孩子来做决定,而要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机会。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
作为孩子,人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想要看更美的风景,就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出发。
这个世界,声音很多、观点很杂,纷纷扰扰,难辨真假。
但是,我们总要真实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不妨多一些思辨、少一些争吵,多一些体悟、少一些指点。
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出国,都能做到考得上、也输得起,拿得住、也放得下。
这样的人生,不管在哪里,都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