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对于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开展的专业课,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业评价呢?
专业不同,理论与实践的匹配度也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专业,教学内容不同,评价方式也不一样。但是无论什么专业课的学业评价,都离不开“融合”与“创新”两个关键目标,即在校企融合中对接产业需求,在技能操作过程中最大化挖掘创新要素。笔者以计算机大类专业的评价方式为例,讨论如何在“融合与创新结合”中提高考试质量。
考试目标应围绕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德技并修”,将职业习惯、职业规范等纳入考核范围,引导学生从单纯注重学习成绩转变为以追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习目标。例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在进行考核时,可以根据平面设计岗位的要求,在保留教材原有案例的基础上,引入《绿色环保手提袋》《志愿者海报设计》等企业真实设计项目,旨在注重学生职业习惯养成和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版权保护意识的培养。
考试内容可以将“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进行融合,实现跨学科学习与考核。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文字与表格处理综合实训时,可以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要求学生写一篇主题作文,然后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完成后,请学校打印社的文员、语文教师一同参与评价。评价实施基于活动、融于情境,突出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做学教合一”和“跨界融合”。
考试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例如,考核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时,可以根据网络布线施工员、智慧家庭网络工程师、企业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测试员等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组织考核,将参与相关企业安装家庭宽带项目作为考试内容,学生与企业工作人员一起走进小区,根据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由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一起评定学生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真实模拟了未来的工作情境,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实现了教学评价与生产评价的对接以及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的匹配,使课堂知识向工作实际迁移。
要实现考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都要参与,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评价等方式进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同时,可以采用企业的标准组织考核与实施评价,以多维度评价的方式促进评价目标的有效达成。
可以将考试过程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组内与组间评价相结合、测试练习与作品汇报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岗位素质与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情境组成项目组,将一学期积累下来的照片、视频等素材制作成专题短视频,作为期末考试“答卷”。当然,也可以尝试“以赛代考”,用技能大赛的试题考核学生,推动“岗课赛证”的融合。
总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考试评价目标与方法,创新评价内容与形式,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考核内容,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