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不要绝对化,教育机构有好的也有坏的

条评论

不要绝对化,教育机构有好的也有坏的

这个话题其实比较烧脑,有些应该只是表象,不能代表本质。

为什么教育机构看起来都像骗子?

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要避免几个误区:

首先,教育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是没错的——又不像公办学校是拿财政预算的,所以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用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的姿态,觉得有盈利目的就是多么羞耻的事情。

其次,也不要觉得老师拿到的课时费远少于家长交的学费有啥不对,因为教育机构的组织价值和成本都是摆在那儿的,就好比买东西不能只算原料成本,也要考虑研发、物流等一大堆东西。

最后,不要绝对化,教育机构有好的也有坏的,同一个教育机构的员工也有具备操守的和毫无节操的。

接下来进入正题:

关于是不是骗子,分几种情况:

1、就是骗子(主观上甚至公司的基因就是大忽悠)

2、不是骗子但是干的事和骗子没啥区别(自以为自己的课程真的很厉害,教育行业里迷之自信的人是很多的,曾经感慨过教育行业是反智的重灾区)

3、真不是骗子(有一定营销包装是很正常的)

由于接触的主要是0-18岁的教育机构,列一下几个重点:

1、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和创办者普遍层次并不高(注意,是普遍,不是全部),这一点请不要怀疑,有一定的规模甚至较大规模的教育企业大部分本身就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野蛮成长的产物,创始人员和其他下海经商的没啥区别,无非就是看中了教育这个市场而已。大部分被认为符合教育规律或者能都实现更好教育效果的产品形式,基本上也是因为这些形式首先比较具备商业价值。

2、主流思想上,师范类毕业的学生依然把进入体制内作为首选,可以说优秀的人才进入体制内的多(当然进入以后废掉了的也很多),因此在人才招募上,教育培训机构并不具备先天优势。于是进入教育行业教师队伍的人大致是这么几类:考编没成功的、有教育情怀或能力但是没教师资格证的、喜欢教育但是不喜欢体制内工作的、觉得这至少也是份工作干干也无妨的、体制内出来想多挣钱的。虽然这些人不见得做不好教育,甚至还有不少确实很优秀的,甚至一些机构在对老师的筛选和培训以及课程产品本身的打磨上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作为家长来说,对好老师的印象依然是“重点学校任教”、“N年教学经验”、外加一些花里胡哨的“参与高考命题”这种。于是很多机构就迎合家长们的胃口,主打名师牌、夸大师资。

3、很多机构是营销导向的,尤其是做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大部分连自己的产品体系都没,教研工作也仅仅停留在“集体备课”。公司最耀眼的明星永远是销冠或者业绩最好的校区校长,而分公司总经理也基本上都是从销售岗位一步步做起来的。例如本人曾经所在的品牌就会出现一些奇葩的事情:对产品和服务有利的改革总会被各路人马否决(反正教学团队在管理层一直没啥存在感);甚至我所在的某分公司的第一个正儿八经的课程研发团队还是我的电话销售团队看不下去自己搞的(很奇怪,电销团队竟然有一半的人有教师资格证,比例高于教学团队)。

4、会销是种效率很高的营销手段,通过焦虑塑造等各种对受众的心理把控,再加上促销等手段,使得会场内的客户产生冲动消费。和前面说的营销导向一样,一旦一种方式是有效的,就很容易依赖上这种方式,会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业绩不好的时候搞一波会销就能解决了”。于是业绩好坏的归因成了:做了多少次会销来了多少目标客户,而不是较好的服务品质。何况前者更容易也更快,而提升服务和教学是短期效益不明显的事——作为一个校长或更高的级别的职业经理人,谁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得到公司因为服务品质逐步完善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新老客户?(搞不好明年就不在了),那当然还是干些短平快的事更理性些。

5、那么那些充满教育情怀的人呢?——其实他们的优势在于发展的第二阶段,但问题是他们往往扛不过第一阶段,初期不会营销是会死的……某行业大佬曾告诫大家“大家不要老想着营销,做好教学品质自然会好的”,于是成功地通过这句话在萌芽阶段消灭了一大片数年后的潜在竞争对手。

6、很多如智障一般的产品竟然真的是卖得出去的,而且还卖得很火,什么皮纹测试啊、蒙眼识字啊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不那么魔幻的,正常点的,你只要忽悠自己“签约保过”,就会有足够的家长去相信;你告诉家长学习是个过程,我们不能承诺结果并且我们还需要你的配合和支持,很多家长是不会买单的。

7、课程顾问是个销售岗位,本身也是个很正常的岗位,但是只要是体制设计上后期的服务、续费和课程顾问没啥关系,就必然会造就一批“签单前拍胸脯保证、签单后拍屁股跑路”的课程顾问。之前(包括现在)我要求课程顾问“不夸大、不忽悠、不承诺”反而被当成了另类了……

8、新的一轮教育行业整顿进一步消灭了一批想把教育做好的机构并使得办理办学资质成了一门新生意、同时使得教师资格证黑市价大涨(不可细说 )。

什么时候才能使那些想做好也能做好教育的机构活得滋润呢?首先就是消费群体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体制内的以及政策制定者也消除了那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瞎指挥。

为什么教育机构看起来都像骗子?

教育机构有个考核老师业绩的东西,叫续班率/续课率,也就是一期课程结束后,老师们要想办法留住这一期课程的学生,让他们继续报这个班,减少学生流失增加学生家长忠诚度以获利。

这个东西把想要好好教我的书,好好带我的学生,好好提我的分,好好树立一个教书育人老师形象的老师们,一下子给搞成了一个卑躬屈膝求着家长报班的狗奴才。

老师不会骗家长,老师也不擅长销售,至少在我的同事里大部分是这个样子,都对续班这件事深恶痛绝。于是领导们为了完成业绩,给我们出主意——各种情况各种问题的标准答案,各种套路,各种话术、培训。给家长一轮一轮的打电话——电话轰炸战术

……

不止如此,在激烈竞争,抢占生源的市场环境下,只要你表现出对课程、机构、老师甚至环境有一点点兴趣,那么机构就开始它的招数,先是什么李老师几次电话邀约,试听课吸引。你表现出了兴趣就会有学习规划师张老师和你小屋详谈你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巧妙的卖课,比你还关心你孩子的学习。你报班后到了老师手里,老师迫于压力,就得开始前面所说的一番表演。

所以教育机构看起来像骗子啊。连老师都像骗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为什么教育机构看起来都像骗子?

这么说可能带情绪,不过跳出这个环境后再去冷静思考,真的觉得教育机构最根本的还是课程和师资,如果教育机构能够学会珍惜人才,努力提升“内功”。留住好老师(德艺双馨,一心任教)而不是留住销售,给好老师一些时间让他们去积累口碑,帮助学生进步,而不是着急赚快钱,学生和家长的粘度自然而然增加。

说了这么多,教育机构里还是有很多怀着理想在辛苦耕耘的老师们的,所以希望家长们在选择的时候,提高成绩和孩子喜欢是根本,与其相信机构,不如相信你孩子的判断。

1、中小学教育机构一线师资必然不如公立学校

除了名师工作室类型的创办者(多为名师单干),否则培训机构一线教师,最顶尖的在重点公办进不了前30%,而平均水平能与在编教师最差水平一致就不错了。培训机构的主力军是应届理工科+英语毕业生,一般很难超过3年。无教育背景与理念,也很少有正规培训。这是培训机构的前途与社会地位决定的。

这种情况下,培训机构其实最大的帮助是,给学生提供学习氛围,多做题多练题。对于学生而言,某学科每周多4小时监督做题的时间,成绩都肯定有提升的。但即使如此,培训机构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成绩不升反降,剩下一半也很难说是监督做题的功劳还是培训机构教师功劳。由此可见培训机构质量。

2、家长对子女的高预期与无理性提分要求

一般家长的心态往往是看孩子越看越美,小孩考50+时就指着上重点中学,心里毫无B数。小升初、初升高、高考都是要一步步来的,各个阶段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才能达成什么目标,毫无概念。指望报个班,小孩子成绩就上去了,能进重点了。那也太低估优生,太低估公立学校教师水平了。

我自认为是重点中学前15%的水平,为了口碑,一般都是接50-70分的学生,提到80-85为止。精选生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是有要求的。教学方式,备课做题也都是有自己一套体系的。换句话,我这种老师,培训机构基本找不到,并且我自己跳槽也是去的培训学校做教师队伍管理。面对家长的询问,我一般都是说,学生配合的话,有信心一年内稳定在80-85分。

精选的生源,顶尖的老师,也只敢说提分到80+,家长真的满意么?真实情况是,偶然一次考到80,家长就真的自以为自己孩子是80的水平,年级长期400名,就觉得自己孩子没发挥好,起码年级前100名,甚至前50也不是不敢想。

3、家长不喜欢听真话

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棒棒的,觉得努力一把就上去了,实际根本不了解子女学习状态。优秀教师即使给出解决方案,家长只觉得这个老师可恶,面子挂不住,危言耸听。

该类家长,我见多了。一个学生成绩时而60分,时而80分,成绩和过山车一样。找我咨询,希望能立刻稳定孩子水平。我说这属于典型的知识没吃透,根基没打牢,需要扎实的把教材搞熟。家长第一反应是,这都是啥老师,我儿子都80分水平,你居然和我谈打基础!老师太差了!

为什么教育机构看起来都像骗子?

以上几点综合导致以下情况:

①培训机构必须虚假宣传师资水平,家长对培训机构师资真实情况没点B数,真以为培训机构教师主力是复旦交大。别人吹,你不吹,你就无法招生。

②培训机构必须虚假宣传提升效果,家长对子女情况没点B数,老师要是随便给你提那么多分,还至于这个价钱?!

③培训机构必须吹捧学生,真知灼见只会让家长觉得你烦,最好直接说,你小孩很聪明,只是疏忽了点,报我们的班,期末考试一定进前十前五。

因为这是劣币驱逐良币,没得办法的事情,即使一开始有良心的机构,良心的老师,也生存不下去。这个市场就是人傻钱多速来。

长远来讲,我相信口碑宣传,我相信品牌效应。但是坚持到那天太难了,需要庞大的资金做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