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别用“恐吓教育”的方式教育孩子

条评论

别用“恐吓教育”的方式教育孩子

最近朋友小林和我说到她姐家的小孩子丁丁,今年已经是小学生了,可是现在丁丁却是听不进爸妈的管教,学习也是一落千丈,她姐姐都不知道要怎样去教导孩子了。

小林说:"平时姐夫对于丁丁都是比较严格的,总是时不时对丁丁很严厉的呵斥或是恐吓,虽然我们知道这样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慢慢地这些方法对于丁丁来说好像都失效了,特别是上次在她家看到丁丁的行为之后,我也是满满的担心。"

前天在丁丁家里,大家吃完晚饭,坐在客厅喝茶聊天,丁丁也在客厅看电视。小林的姐夫发话了:"丁丁,作业都做好了?功课都复习了?"丁丁坐在那里不出声。姐夫就又开口:"我问你话呢,怎么这么没礼貌啊?你还懂不懂礼貌了,我问你话就快点回答。"

丁丁就抬头看了一眼,但是还是没有出声。这下姐夫就来气了,一下子就对孩子骂出口,什么"没礼貌""不懂事""学坏"等等,最后还来了句"没出息""以后有你罪受的",从头到尾丁丁都不理,实在受不了就一句话都不说直接躲进房间里把房门锁起来了。

别让父母的“恐吓教育”,造成孩子有“习得性无助”心理

生活中这样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孩子做试题总是出错,父母在教导孩子仍旧出错的情况下,就会脱口而出"你就不是学习的料";

孩子因为某些事情撒谎被父母发现之后,父母总是忍不住就把以前的旧账也一起拿出来教训孩子,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满嘴的胡话呢";

孩子做错事,父母想要教育纠正孩子无可厚非,但是有些父母的行为确实针对孩子本身,而不是针对现在的事情,这让孩子很难接受。

父母这样的"恐吓式教育"实质是想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想让孩子明白这样的错误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是事情的结果往往不是我们父母想象中的样子,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孩子偏偏朝着我们禁止的方向去做,"你们不让我做我就偏要做""既然你们都说我学习不好,那我也就不认真学习"等等。

父母本能地以为"恐吓"可以让孩子知道害怕,然后往好的方向去做,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子的,孩子可能会抵触,会产生逆反心理

其实如果父母换一种方式来劝导孩子,孩子反而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只是很多父母都是"偷懒",因为恐吓是最便捷的、最方便的教育方式了,但是效果往往不是父母想的那样。

别让父母的“恐吓教育”,造成孩子有“习得性无助”心理

关于"恐吓教育"

很多父母为了能够让孩子听话,总是变着方式的来吓唬孩子,各种各样的恐吓教育虽然一下子让孩子听话,但是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果,特别是有的父母总是拿警察和医生来吓唬孩子。

  • 扭曲孩子的价值观。

如果父母总是用不存在的事实来吓唬孩子,像是总是说"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针"之类的,会影响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会扭曲孩子的认识,从而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让孩子对警察、医生或他人产生抵触心理。

  • 让孩子变得胆怯,留下心理阴影。

有些长辈总是喜欢以动物或是莫须有的东西吓唬孩子,动不动就是"不好好睡觉,大灰狼就要把你抓走了""河里面有妖怪,不要走太近,小心被抓走了"等等,这些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或是正常的动物都被用来吓唬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胆怯,害怕睡觉、黑暗或是不敢靠近水边等等,这些无意见的话语都极有可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

  • 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

有些父母总是会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妈妈就不理你了""再哭,我和爸爸就走了哈"等等,这些都会换来孩子暂时的安静和"懂事",但是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感到恐惧,"不理""不爱"这些无形之中都会造成孩子强烈的不安全感,让孩子总是不安、怯懦。

别让父母的“恐吓教育”,造成孩子有“习得性无助”心理

关于"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源于马丁·赛里格曼和史蒂文·梅尔所做的电击狗的实验,他们从实验数据中得出:一般情况下动物都会趋利避害,躲避电击;但如果"无法躲避外来的伤害",那么当这些伤害再次出现的时候它们都不会选择躲避了,这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

这在大象群体中也同样存在,训练师会在对小象进行训练的时候用绳子将小象的腿栓在杆子上,一开始小象会一直挣扎,但是发现挣扎无用之后小象也就放弃了,等到它长大有足够的力量挣断,但它也放弃尝试了。

别让父母的“恐吓教育”,造成孩子有“习得性无助”心理

这些现象在个体身上照样存在。当他们条件反射地预期到自己将会遭受无法避免或是无法控制的痛苦或是折磨的时候,默默地承受痛苦,不会尝试去躲避或保护自己的行为,就是习得性无助。也就是说,在人们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会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放弃抵抗和努力,即使实际上他们有反抗的机会

有实验发现,个人出现习得性无助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动机缺陷、认知缺陷和情绪缺陷。认知缺陷指的是个人认为"周围的环境无法进行人为的改变",动机缺陷则是个体放弃或是忽视逃离不良影响的机会和可能性,情绪缺陷就是个体在这种无法控制的氛围之下产生的抑郁和不安情绪。也就是说,习得性无助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别让父母的“恐吓教育”,造成孩子有“习得性无助”心理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恐吓式教育"会让孩子感到担忧和不安,也会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让孩子对一些事物产生莫须有的恐惧,甚至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不信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正确的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感到害怕,而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的做法,所以父母不要总是恐吓孩子,尝试用正面的语言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像是把"你不听话,我们就不理你了"换做"乖乖写作业,早点写完就可以看一会你喜欢的动画哈"。

  • 好好地和孩子"说话"。

虽然父母是孩子的长辈,但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命令孩子,总是要求孩子得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而是要平等对待孩子,和孩子好好沟通交流,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孩子决定自己做什么,例如在孩子总是不好好写作业的时候,可以说:"你要写完作业再玩,或是先玩再写作业?你可以试试哪种方式效率更高一点。",而不是简单地说:"快点去写作业,否则没有时间玩了。"

别让父母的“恐吓教育”,造成孩子有“习得性无助”心理
  • 多给孩子正面鼓励。

有些父母认为批评或是比较可以让孩子有前进的动力,但一味的批评式教育也容易对孩子进行"负面催眠",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一无是处,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正面的评价和鼓励,认识到孩子的长处,让孩子有更多的信心。

有时候父母总觉得自己温和的语气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被迫地对孩子进行"恐吓式教育",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方式了,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想要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得到成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父母需要多一点耐心和投入,多关爱孩子,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