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就有这样的话:"自古英雄出少年"和"有智不在年高"。说的就是不要小瞧了青少年的智慧和能力。比如古时候就有甘罗12岁官拜秦国上卿(相当于丞相)、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等故事,这都说明了有些青少年和少年儿童确实很有才华、智慧和能力。
但是古时候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说法,形容某些青少年做事不知天高地厚、异想天开和不计后果。可以说在青少年这个年龄段,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是一样的突出。
比如我在小时候在看了电影《地道战》之后,就和几个小伙伴商量,我们自己在房子后面也挖一个地道玩玩。几个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了起来,不过大约挖了两尺深就停下来了。光是累还不说,就是那些挖出来的土就没有地方放。如果按照这个挖掘进度,不知那年那月才能挖成一条地道?还好大家很快就没了兴趣,将土回填之后草草了事。
反观那些成年人,他们在经历了青少年的年龄段之后,思想和行为上都成熟了很多。为了尽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失败和损失,他们在做事之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除此之外还要加上一些保险系数。他们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失败、增加了成功率,可也失去了开拓和创新精神。
对于做同一件事情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出发点经常完全不同。成年人考虑的是怎么能够稳妥的、成功的完成一件事情;而青年人想的是怎样轻松、快速的去完成一件事情,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在大多数情况下,任务还是成年人完成的比较好。因为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告诉他们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样的做法会有危险、会犯错误,所以他们总是能够尽量地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失败。
年轻人虽然经常失败,可是只要他们成功了一次那就不得了,那就是创新,也可能就是一次小小的技术革命。所以,现在许多的科技精英都是那些年轻人。
现在是科技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就是那些青少年、甚至是少年儿童也都不得了,满脑子的新鲜事物和新名词,说出来弄得家长们也一头雾水。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们就会因为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不同而发生争论。他们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经常是不欢而散。用一句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那就是代沟。有些时候,家长反而说不过那些年轻人,个别的家长就会以长辈的身份压那些年轻人,弄得那些年轻人心里虽然不服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我在小时候就有这样的经历。那大约是我在中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学到了一些新知识,感觉到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对什么事情都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有些想法或许有些道理,但大多数都是不知天高地厚。
有的时候我就会与我的父亲的看法相左,相互争论起来。我的父亲小时候念的是私塾,后来进了师范学校。他在毕业之后当了许多年的小学老师,后来到中学做行政管理。因此,我父亲在当时是正经八百的知识分子,很受人尊重,不过他对于我们之间的争论倒是有些放任。由于当时他学的是文科,对于数理化却知之不多。
记得有一次和父亲争论起来,究竟是因为什么话题、谁对谁错早已经忘的一干二净了。我只记得当时争论到最后谁也不能说服谁,我父亲就说了那句成年人经常对小孩说的话:"你懂什么,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当时一下子就把我噎住了,不能再争了,再争就是犯上大不敬了。可是毕竟是年轻人,嘴上虽然不争了,可是心里还是一千个不服,不知哪来的灵感,顺口就说出:"盐吃多了又怎样,有的人吃了一辈子盐,也不知道盐就是氯化钠"。
正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听到了意想不到的回问:"你说什么呢,什么氯化钠?"。本来就是因为心里不服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并不是想针对我的父亲,可是却得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回答。我当时有些诧异,没有做任何解释就赶紧离开了。我怎么敢解释,难道要我说:你这一辈子的盐都白吃了吗?
由此可见,有的时候谁对谁错是不能用年龄大小、长幼尊卑和职务高低来决定的。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青少年有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特点,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和管教青少年、甚至是少年儿童。
有一些很小的小孩经常会在纸上写写画画,成年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画什么,大人通常把这叫做 "涂鸦"。记得在很久以前,有一次我见到我那还未上小学的小外甥在一张A5大小的纸上画满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图案,我心里就想:"这小家伙又在乱画些什么呢?"。我就有些逗他玩的问他:"XX,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他的回答让我有些诧异:"画的是这间屋子呀"。我看了又看,怎么也看不出是这间屋子。
他看到我不相信的样子就认真的给我解释到:"你看这是电灯、这是电线、这是…"。在他的解释下我终于明白了,他画的的确是这间屋子,不过所有三维立体的东西都被他画在了一个平面上,而且画面也十分幼稚和夸张。在图画中,物体大小完全不成比例,而且物体位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也已经被破坏了。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电线被他画成了像是一个长长的弹簧的样子(在当时,房间内的电线都是裸露的),并且在画面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而柜子和桌子等都被他画的很小。如果不是他的解释,你怎么会知道一个长方形就是一个柜子?
在当时,这件事情让我十分吃惊,我的确小瞧了这个小孩子。我在小的时候学习很好,以后也非常自负。不过我知道我在他这个年纪,绝对没有这样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有很多时候,小孩子做的有些事情让成年人很难理解。如果我们不对他们的想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沟通,我们怎么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一个无知孩童的行为、还是一个天才儿童的奇思妙想?他们会不会因为一些家长的无知,而埋没了一个极为有创造力的儿童、甚至是一位天才?
因此家长和子女的沟通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了沟通就有了相互理解,有了相互理解就有了共同语言、就有了融洽的相互关系。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家长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让他们的子女完全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不管家长说什么,他们都是坚决反对,形成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同理,在少年儿童的眼里,成年人的很多做法也是不可思议的。比如,为什么大人可以批评小孩,而大人犯了错误小孩却不能批评大人?为什么明明我说的对,大人却不按我说的做?为什么大人不允许小孩做的事情,他们自己却可以做?等等。究竟有多少家长对他们的孩子解释过这些问题?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是一个普通人,平时就爱耍耍家长的威风,只要他的儿子不听他的话或说的话、做的事不合他的意,不论对错就会遭到他的严厉指责。有一次我实在憋不住就对他说:"你对你的儿子管的也太严了吧"?他说:"我这都是为他好,让他以后有出息"。我反驳他说:"有些事情你完全没有必要管,完全可以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如果他事事都按你说的做,长大以后大不了就是一个你,怎么能够出类拔萃、有出息?"。我的这些话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从此关系便疏远了很多。
家长对他们年幼的孩子进行管教,是因为家长的知识多、有生活和社会经验,而并不是因为家长比他们的孩子聪明、家长什么都正确。在社会上很多家长也都是普通人,并不是什么事都正确的"圣人"。对于那些青少年,家长们千万不要低估了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在这个时候,家长的主要作用就是起引导和监督作用,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做什么、不做什么(当然,那些违法乱纪和有失公德的事情除外)。
在这个时候,是青少年的思维是最为活跃和爆发的时候,他们的满脑子都是美好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在他们的眼里,成年人的思维已经非常落后、僵化了,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有哪一个成年人不是从青少年过来的?有哪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心理阶段?尽管几乎所有的青少年最终都要从理想回归现实、成为成年人。但是在他们回归之前,如果你想要阻止青年人对理想的追求和憧憬,不管你是谁,一切都是徒劳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要从理想回归到现实呢?恐怕也不是!如果所有的年轻人都从理想回归到了现实,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等人的成功了。
所以,家长和成年人们千万不要小瞧了你们的孩子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不要小瞧了那些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才能。你们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压制和打压,很有可能就会使将来少了一位科技精英、甚至是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第二。你们也不要认为家长事事都是对的、事事的比自己的孩子强,否则你们还真的就是不知道"盐就是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