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办成了留美预备学校或者正在努力办成留美预备学校,
一部分大学又办成了职业技术学校但是又舍不下面子,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是一个样子,
没有自己的特色,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规模和名气上有大有小。
进入国内的大学,你会发现尽管建筑不一样,校训不一样,
但是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一模一样,
这可能就是标准化教育带来的结果吧。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
`` 一个由没有个人独特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
将是毫无发展可能、可怜的社会。
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够独立行为和思考的个人,
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他们最高的生活服务。''
世界因为丰富多彩而美丽,
整齐划一并不是世界本来的面目,
相反,整齐划一的世界是最不稳定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存在如此多的物种而不是单一物种的原因。
大学教育行政化主要有两层含义
大学教育行政化主要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对大学采取行政化管理,
第二是大学内部也是采取行政化管理。
尽管大学跟政府机关不一样,
但是通过人事、资源、评估、排名等手段控制大学的发展,
大学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办学的能力,
在统一的指挥大旗下,
中国所有的大学变得一模一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姜耀东曾指出: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教育部大学,
全国形形色色的大学都是这所教育部大学的分院。
大学内部的行政化是大学管理行政化的自然延伸。
教授打破头当处长的场景在大学中并不鲜见,
因为职位不仅意味着资源配置的倾斜,
也意味着在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会被机关人员当成自己人而更为顺利。
大学中真正从事基础科研和教学的人往往不太如意,
不仅职称解决比较慢,连招收学生、工资收入等等方面都不如意,
而那些与行政靠的比较近的双肩挑教授在资源分配、
学生招收、人员招聘、工资收入等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并且由于马太效应的影响,
这些占有优质资源的人发展速度会远超过普通人,
各种资源会更加的朝这些人员集中,
从而使得学校内部的发展也受到行政化的影响。
大学管理行政化会导致系统越来越臃肿,
即便刚开始机构管理人员(其实应该叫服务人员)较少,
随着时间的流逝,机构管理人员会逐渐增多,
因为决定管理人员岗位数目、薪资待遇、招聘任用等等,
都是由这些管理人员来决定的,
最后必然会导致人浮于事。
课程和专业设置不合理
国内大学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类课程是所有大学生都要学的,
在学分制中占有学生毕业所学总学分比例一般都占10%左右,
尽管这类课程实际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但是所有的大学教学过程中都必须安排这些课程。
国内大学的课程和专业设置出现了两种极端畸形的情况:
一种是大学教育完全与工业领域无关,
甚至大学中教的东西乃是工业领域已经弃用几十年的技术,
《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近五成用人单位认为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制约因素之一;
另一种极端就是完全跟风工业领域,什么火就设置什么专业。
前一阵电子商务、计算机火,大学就一阵风的设立相关专业;
后来软件编程火了,又设立软件专业;
现在又设立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完全等等专业,
而与这些看似贴近工业实用专业背后的却没有配套的师资,
教授的课程依然是新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
学生所学的课程几乎没变,只是毕业证上换上了一个时髦的专业而已。
现在一些大学甚至号称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就要进工业领域实习,
还提出了三年见成效的口号,
完全混淆了大学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