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做到三个"尊重",才是真正的"放养教育"

条评论

做到三个"尊重",才是真正的"放养教育"

同事琳姐和我说起前两天让她奔溃的一件事。

亲戚家的孩子来家里玩,结果把她好几个手办周边都弄丢了。

琳姐是个动漫迷,从小就迷火影、海贼王、柯南、初音等等,在房间里专门有个地方用来放这类手办周边,每个都不便宜。

结果孩子一来,一下子就被这些动漫人物吸引了,琳姐也不好不给孩子看,只好拿了几个给孩子,然后就和亲戚在客厅聊天。

过了一会等她再进去看时,差点没晕过去!这些手办瞬间没有一个是完整的,都断胳膊断腿的。

但亲戚却说,不要跟小孩子计较,他天性爱玩,我们就在学习西方放养教育,让孩子自由玩耍呢。

听了琳姐的吐槽,也让我陷入沉思,这种真的是所谓的"放养式教育"吗?

放养教育并非放任不管,真正的“放养教育”,要做到这3个尊重

|被误解的"放养教育",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现在很多教育理念和各种广告都在给家长灌输一个思想:欧美发达国家的孩子都是在"放养"中自由成长起来的,他们独立自主、自信大方,这让很多家长都陷入了对此的疯狂追求中。

由此认定这种"不关注、不参与、不干涉"的教育方式就是"放养教育",并趋之若鹜。

但是我们却忘了,欧美的教育体系是很早就发展起来的,已经很成熟了,但在中国,这种理念才刚刚兴起,体系不完整,很容易走错、走岔。

"放养型教育"最初是源于美国著名儿科专家斯播客博士在书中提出的:

父母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不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不要提前制定周密的教育计划。

但同时很多父母却忽略了书中同样强调的规矩和纪律的重要性,提出要制定明确且态度坚定的规则和纪律,特别是在孩子一定要做的事上。

"放养型教育"真正的内涵,是在规则的基础上让孩子自由,而管教才是为了放手。

我们对孩子的放手,应该是基于对孩子行为习惯和规矩意识的养成。

有人曾说:"真正的放养,放的是个性和思维,养的是习惯和规则。"我十分认同。

我们可以在孩子思考过程中让孩子自由探索,在孩子平时的游戏和学习中让孩子开动脑筋,在个性上尊重孩子,而不刻意扭曲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放养教育。

而不是放手让孩子"野蛮生长",对其刁蛮、没有礼貌的行为熟视无睹,淡漠不管。

放养教育并非放任不管,真正的“放养教育”,要做到这3个尊重

|"放养教育"不等于"放任不管"

现如今我身边越来越多父母开始推崇这样的放养教育,觉得现在孩子竞争太强,压力太大,童年一定要让孩子肆无忌惮的玩,不加任何束缚,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但这可能是部分家长懒惰的借口,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和心思陪伴和引导孩子,就拿"放养教育"当挡箭牌。

当"放养教育"变成了"可以随意破坏别人的财物"、"随意进出他人房间"、"不经过他人同意就随意拿别人东西"等等,这就不是解放天性,而是无教养了。

无限度的溺爱孩子,并不会让孩子成为优秀自信的人,而只会让越来越多人远离。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孩子的教育堪称美国精英教育的典范。

他给孩子制定了九条家规,其中包括为自己做的事承担后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抱怨不嘲笑他人等等,都是在告诉孩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而央视著名的女主持人董卿,从小就接受父亲的"魔鬼"教育,从小就开始做家务、要求她大量阅读和朗诵古诗词,每天还要去跑步。

尽管父亲的教育方式严苛到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但也确实伴着董卿度过了未来工作的苦闷和煎熬,并最后成就了他。

而生活中的家长们却将"自由"挂在嘴边,忽视了规矩的重要性:

"哎呀,孩子不懂事,不要跟孩子一般计较。"

"孩子还小,没什么坏心思的。"

"宝宝没事,大胆玩。"

"我们不给孩子条条框框的规矩的,我们想让孩子快乐成长。"

可如果只是看中"放养",而不动适时"圈住",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无视规则,变成一个"混世魔王",到时候父母后悔都来不及了。

放养教育并非放任不管,真正的“放养教育”,要做到这3个尊重

|做到三个"尊重",才是真正的"放养教育"

1.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蒙台梭利提出,孩子的成长会经历许多个敏感期。

以0-6岁为例,孩子经历的部分敏感期为:

手口敏感期:0-8个月的宝宝会用口探索、用手摸索世界了,不建议阻止孩子"咬"或吃手,最好提供一些可以入口的玩具,比如牙胶等。

语言敏感期:孩子会开始关注大人说话的嘴型,这时候建议家长给孩子读故事、多讲话;

空间敏感期:2岁开始,孩子会对物体产生兴趣,这时候可以玩适合孩子的球类游戏,比如弹力球等抛接游戏。

动作敏感期:1-3岁,孩子已经开始逐渐学走、跑等活动,这时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运动空间。

……

了解孩子的每个敏感期,让孩子在适当的时间接触某些知识,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并及时引导,这才是真正的放养,而不是不管不顾。

放养教育并非放任不管,真正的“放养教育”,要做到这3个尊重

2.尊重孩子的言行自由

尊重孩子的言行自主。

比如在孩子阅读敏感期时,不要制止孩子"读闲书",在孩子行动敏感期时,孩子想要爬还是想要走,不要去阻止和限制孩子,更不要担心孩子摔倒而不让孩子尝试。

而在社会规范敏感期时,你需要和孩子说:"和小伙伴玩得开心很重要,但也要注意我们平时的日常礼仪。"

就像在孩子不同的敏感期提供不同的工具,放养教育的内涵也在于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方式和机会,最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孩子可以言行自由的环境,给一个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主发挥,但也不忽视身体力行的引导作用。

放养教育并非放任不管,真正的“放养教育”,要做到这3个尊重

3.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我们父母很容易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属物,而没有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孩子不该成为父母听话的机器人。

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太强,以至于孩子不知道自己生活和未来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

并且家长总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出发点,打着这个旗号为孩子做决定,而没有尊重孩子自己的人格、思想和情感。

家长应该摆正心态,将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然后才能谈引导和尊重。

就像《小欢喜》中的宋倩,在她眼里自己已经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告诉孩子英子自己是爱她和尊重她的,没有阻止孩子选择的机会。

但是当英子与她意见不一致时,宋倩却仍然偏执地认为自己的决定对孩子才是最好的。

毁掉孩子的,并不是"放养式教育",而是错误的"放养"方式。

放养不是不管不顾,也不是要求和控制孩子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而是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游戏、问责等等。

尊重孩子,是放养的基础,不要让"放养式教育"教出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成为一个周围人眼中错误的教养方式。

放养教育并非放任不管,真正的“放养教育”,要做到这3个尊重

我是小B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