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不听话对孩子,先收服,再教育?

条评论

不听话对孩子,先收服,再教育?

无知的爱是最大的害,正确的教育才是孩子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基础

有读者问我:“孩子顽皮不受教,如果任其发展,是不是溺爱?怎么才能够控制引导孩子的情绪?”

我可以肯定地回答:“对于不受教的孩子,任其发展,不仅仅是溺爱,还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

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说:“一个人终身的情况和作为乃是他在起初所具有的结构和在生前生后感受的一切影响的共同效果。前者称为“本性”,后者则称为环境。一个人的所有智慧、品格、才能都是先天本性及所受训练的产物。

桑代克认为,人性由天赋本性和环境所造就。人类具有某些先天的或遗传的本性,人的本性没有绝对的善和恶,本性中有好的趋向,也有不好的趋向。教育的作用就是对本性中好的趋向加以利导,而对那些不好的趋向加以消除。教育的真正任务就是以天赋本能为出发点,控制环境,扬善除恶,从而改变人性,因此教育对一个人的成就和人类的幸福作出巨大的贡献。

环境和境遇可以培养一个人,改变一个人。作为一个孩子,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除了普及理论教育和基础文化教育,更重要的思想、道德的教育。道德比智力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教育在传授道德知识和培养道德习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字经》就是我们中华名族流传下来关于道德启蒙教育的经典文化,它用最精炼浅显的文字道出了最深刻的哲理。其中有一句“子不教、父之过”,表述了父母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一个孩子每天所接触的环境、教育都在影响和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发展,孩子以后的智慧、品格、成就都将在和一步步的成长过程中积累、形成和奠定基础。

一个孩子的性格和本身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环境和教育的映射,父母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

无知的爱是最大的害,正确的教育才是孩子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基础

看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意识到这些问题将导致的严重后果;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小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他懂的察言观色,他掌握了身边每个人的性格。谁会凶他,谁会宠着他、护着他,谁会给他买东西。

但是孩子太小,他不懂分析判断,什么是对错,哪些行为会对自己产生什么长远的影响。他只想眼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些孩子心里明白对错,也懂得道理,但是他们面对眼前的诱惑和欲望,无法控制自己。他们喜欢放纵,不喜欢约束,不愿意控制自己,这是人性中的存在的天性。

我们来看看家庭教育中经常存在的现实问题:

  1. 当一个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他会先表达自己想买的诉求。遭到拒绝的时候,他可能会再次要求,态度由平和变得迫切。这个时候大人会跟他说“家里已经有了或者今天已经买过了”,给出理由的时候,孩子就会哭闹,如果大人依然没有允许,孩子就会升级成为大哭大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怎么说都没有用,往往很多大人在这个时候选择妥协。那么这样的情况经历过两三次,以后遇到孩子想做的事情,没有得到大人允许的时候,孩子会直接跳到最后的环节,因为他知道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他的目的。这样时间长就会形成孩子的一种习惯甚至性格。
  2. 如果孩子对父母、爷爷奶奶不尊重,说话大喊大叫,指责大人,甚至对大人动手,这样的情况,第一次你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告诉他下次不要再犯;第二次你凶了孩子,严厉的责骂了她;第三次却又不了了之。后面每次孩子犯同一个错误的时候,你或者责骂、又或者动手打他,也可能会不了了之,于是这个问题只能反反复复,得不到真正的解决。因为你自己原则性不强,孩子根本不会意识到根本的问题和严重性。这样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反反复复,不但改正不了问题,反而伤害了孩子。
  3. 孩子在内心早就摸透了家庭人物关系。如果爸爸严厉管教的时候,他就会找妈妈作为庇护;或者爸爸妈妈管教,他就找爷爷奶奶庇护,这样因为家庭教育观念的不统一,也无法实施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孩子犯了错,妈妈比较注重方式方法,她已经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和小心翼翼地沟通,和孩子达成共识,以后该如何一同去改进。这个时候,爸爸回来了,说了孩子几句。爷爷回来了,又说了孩子,奶奶甚至会说:“这是你妈妈就这样管你,如果是我,非把你好好打一顿。”这样,对孩子的情绪、压力和教育有害无益。孩子的教育表现在方方面面,生活中的点滴和细节,如果大人之间本身观点存在分歧,没有统一,那么孩子的教育也将会面临很大的阻力和问题。
无知的爱是最大的害,正确的教育才是孩子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基础

很多事情,伴随着大人的一再妥协、没有原则和大人之间教育观念的不统一,导致孩子身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很多人或许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孩子发现自己“解决问题”和“达到目的”的方式就是哭闹时,他会不知不觉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他会放弃思考、分析问题、放弃讲道理。

这样会让他逐渐形成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畸形的理解,一种不良的和他人相处的模式,让孩子在人际交往和关系处理中容易出现问题,产生压力;

同时因为和大人缺乏正常有效的沟通,孩子不会表达自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样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健康成长是具有极大潜在危害性的。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这是孩子的叛逆期,等过了就好了”,“等孩子长大就好了”。带孩子的确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当中需要家长的耐心,需要时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然而,这样的等待和耐心是有前提的。如果对待孩子出现的错误,及时指导拨正,疏通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往好的方面的,那就是耐心;如果是不正确的方向,任其发展,那么就是放纵,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孩子是不会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也不会随着长大而自己懂事,自己改正,这个只是一种侥幸心理和借口。

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自然发展而来的,都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如果没有改变环境,端正教育,孩子只会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无知的爱是最大的害,正确的教育才是孩子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基础

无知的爱是最大的害

有些父母和老人,把孩子“可怜”“太小”时常挂在嘴边,而纵容孩子的一切不懂事行为,殊不知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我所见过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有两个极端。要么孩子存在很多问题,非常叛逆,不爱学习,不服管教;要么孩子比同龄孩子更早熟,更懂事,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这就是同一种遭遇,受到两种不同教育观念的结果。

懂事的孩子,她的抚养人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严格的要求。家庭的变故,也让孩子懂得了坚强承受和自己解决问题,学会了自强自立,发愤图强。

而叛逆的孩子,在他任性的时候,犯错的时候,抚养人总是会说:“这个孩子可怜,就由着她吧。”他总是会被没有原则的宽容和谅解,正是这种放纵让孩子在不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害了孩子还不自知。

有些人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总是无底线满足孩子的一切无理要求,千依百顺,甚至无视孩子对长辈的不尊重,所以孩子生一场病脾气就暴躁很多。

他们眼里对孩子的宠和爱,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这个“爱”似乎表现出了大人的宽容和无私,但事实上,这样的爱是不理智的、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

被宠坏的孩子,看似幸福,实际是可怜的。他们更容易生气,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克制和调解情绪,所以他们一旦生气,或者达不到自己的诉求,他们自身才是最难受的;

他们不懂处理问题,不懂得包容理解,无法站在更大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的孩子格局是小的,性格是自私的,长大以后在社会上就会很容易与人产生隔阂被排挤。

这样他以后在社会上要吃很多亏,并且承受极大地压力和痛苦。他不懂得感恩,就感受不到真正的温暖,看不到世界的美好,不懂得知足,就无法快乐。

有句话说:“如果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社会将会替你教育他。”

因此,大人应该及早意识到这些问题。孩子不懂,看不到长远,但是大人可以。在一些绝对错误的方向面前,要重视并且帮助孩子改正,形成成好的习惯、好的性格、好的品格,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充分了解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溺爱的危害,人们才会重视,有决心去帮助孩子改正和解决问题。

无知的爱是最大的害,正确的教育才是孩子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基础

 

不听话的孩子,他们对大人没有敬畏之心,大人说的道理他都听不进去,还会跟大人吵架甚至动手。如果大人不满足他的需求,就会又哭又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长辈没有礼貌,生活习惯一团糟,辅导学习也不配合……诸多的问题让家长非常头疼,而又无计可施。

那么我们就要先收服孩子。如果你没有收服他,很多事情都是无用功,因为他并没有把大人放在眼里。只有你收服他或者制服他,他才能更好地接受观念的灌输。

就是让孩子“怕”你,但是这个“怕”只是暂时的,因为它不是长久和谐的相处方式,要及时借助一些教育手段,把这个“怕”转换为敬畏之心。

当孩子听话的时候,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加沟通,针对孩子的内心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引导、激励。

那么如何收服孩子呢?

越不听话的孩子越聪明,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就像一匹宝马良驹,越好的马性子越烈,它不服管束,只有真正可以制服它的人,它才会甘心被他驱使。

不听话的孩子,是从他叛逆的萌芽滋生开始,孩子不断试探,逐渐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孩子和大人的博弈,是大人一步步的妥协,使孩子最终成为胜利者。

当家长一旦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及时止步,避免情况继续严重。

但是通常这个时候,你说的话和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不仅如此,他还会和你对着干。

那么就要先收服他,先要让他怕你。当这个“怕”,是一定要掌握好度的,不是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不能使用蛮力。要运用智慧,在和孩子的博弈中,你的气势刚好要压过孩子的气势。

我有一个5岁的小外甥女,非常聪明。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谁都不怕,遇到任何让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她就会对长辈大喊大叫,她总是比大人还凶,讲起道理来还会把大人绕进去。

但是她从来不会跟我大喊大叫,只要我一严肃起来她就会怕我。这是因为我跟她有过三次对弈。

起初,在她的观念里,以为我和其他人一样。当她第一次犯错的时候,我说了她,她就马上开始大声反驳,而且情绪激烈。这个时候心平气和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她只会一个白眼,觉得你在说废话。

所以这个时候,你的气势是不能输的。你要据理力争,声音要比她大,语速要比她快,重要的是道理要让她服。她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不是你的对手,你的道理已经让她心虚了。注意这个时候,一定阐述道理,不是挑毛病,对她的胡搅蛮缠的言论,要马上回怼。当她明显弱下来的时候,你不要得理不饶人,停止对她的指责的话,但是依然要坚定简短的两三句作总结:“这样是对她不好的,会产生什么后果,好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因为在孩子的眼里,每一次“不听话”就是和大人的一场对弈。你的气势是不能输的,如果她和你吵架,你就用争执的方式把道理说出来。

不要担心你的道理孩子听不懂,她只是想不到。当你给她阐述的时候,她其实都会放在心里。

第二次对弈。她总是喜欢把手指头整根塞到两个月宝宝的嘴里,前两次我耐心的告诉她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还告诉她下次绝对不允许。显然她并没有拿我的话当回事,第三次的时候我严厉地质问她。于是她就开始跟我大声吵架,这个时候她知道自己是错的,但是她就是不想服你,找各种理由。

这个时候,要反应迅速,不要让她的某一句话把你噎到,自己不要胡搅蛮缠,你的每句话都要听起来理直气壮,而且气势不能弱。注意这个时候是带着情绪,但实际不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度要掌握好。她无理的犟嘴,我警示两次未果,我非常有气势的冲过去,这个动作已经吓到她了。我拉起她的手,打了一下。她胡搅蛮缠的时候,就要拿出你的原则和气势,让她感觉到怕。

在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道理没有用的时候,就要让她意识到大人的威严,让她知道侵犯原则的后果。

从这以后,她还会和家里人吵闹,但是不会跟我争了,因为她意识到我的原则是不容侵犯的,而且她是“斗”不过我的,这个在孩子的观念当中很重要。

第三次对弈是我主动加入的。她和爷爷奶奶吵起来,大声哭叫,还动手打人。这个时候,气氛已经很激烈了。我走过去,大声的制止她。我痛心疾首的告诉说:“这是一个人对长辈最基本的尊重,如果这样惯着她,以后会害了她。”我不给她任何反抗的余地。我的情绪已经感染到她,她也意识到我说的话似乎非常有严重性。我告也诉她,要看到大人的付出和对她的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三次的对弈,我都是完胜的。别人都不了解她为什么怕我,在我面前会控制自己,听我说话。

事实上,你的原则和道理会取得孩子的尊重,因为你真正做到了让她信服,心服。后来,她反而更加喜欢我,每次我给我女儿讲道理的时候,她都会自己很快跑过来,非常认真的听我说些什么,怕错过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孩子的内心,都是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好,更优秀的。

无知的爱是最大的害,正确的教育才是孩子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基础

在这里有三点要注意:

一、在孩子绝对错误面前,要有绝对的原则,必须坚守原则。

没有原则就没有底线,孩子永远不知道轻重,你也将无法建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无法让孩子有敬畏之心,也就无法规范孩子。比如孩子不尊重长辈,撒谎等等这些道德方面的行为。

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讲理,而是要讲“孝”和“爱”。

现代教育提倡要尊重孩子,跟孩子讲道理,是在于培养孩子的思想和人格发展。通过引导孩子发言,了解孩子的心理,端正孩子的思想,培养孩子的能力,这只是教育的一个手段,要有一个度的把握的。并不是真的把孩子当大人,什么事情都跟孩子商量讲道理。

孩子的思维本身就跟大人不在一个层次,现代孩子又非常有思想,结果变成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争执不休。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的争论是没有结果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起不到教育目的,反而让你在孩子面前失了身份。有些时候是不能讲道理的,而是要讲“孝”和“爱”。

很多孩子习惯和父母讲道理,大人指责他的时候,他就找种种借口和大人做的不好的地方理论;一旦发现大人做的不对的地方,就开始反过来说大人。而孩子完全不懂“爱”“理解”“付出”和“包容”,这样的状态如果不扭转,是很难实施教育的。

要让孩子了解家人的身份和责任,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要在适当的时候,不断反复植入这些事情,直到孩子意识到这些,让孩子知道尊重长辈、懂礼貌、孝敬父母,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伟大之处和地位的不可侵犯。做事之前先做人,教育孩子也一样,孝敬父母和尊重长辈是做人的基础。

三、在这里要提到惩罚措施,惩罚制度是必须要有的。西方教育不提倡体罚孩子,但是他们也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让孩子独处,劳动等等。

很多人会把西方教育中的很多理论完全借鉴,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的文化和教育基础、机制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的孩子一岁之前就开始做各种引导和训练,18岁之前是完全要独立的,所以可以参考,发现好多地方,但是不要盲目借鉴。

惩罚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它的目的在适当必要的时候,让孩子知道犯错误要承受代价,通过惩罚接受教训。

在中国有很多家庭会体罚孩子。我不提倡体罚教育,如果把体罚作为一种惩罚制度,一定要掌握好度,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他只是必要情况下的惩罚措施,不要超过三次,就是在收服孩子的过程中。收服孩子以后,是不能动手的。

体罚不能作为长期教育孩子的手段。盲目的打孩子,只会像我们俗话说的:“把孩子打皮了”,不但教育不了,反而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产生情感的隔阂,影响之间的沟通,形成心理问题,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

“收服孩子”是个相对痛苦的阶段,但是它的期限短,如果几次尝试无果,就要反省自身的问题。“收服”绝不是压制。

大人如果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在其中发泄自己,那么这场博弈中,你就已经输了。

无知的爱是最大的害,正确的教育才是孩子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基础

生活处处是课堂,把道理自然的融入到生活中

在整个“收服孩子”过程中,道理是贯穿其中的,只是表达的方式方法不同。

经历“收服”过程,家长就会觉得轻松了很多,孩子没有那么不听话难管教了,这是在第一步。这个时候要进行进一步的灌输、教育和引导。如果只“收服”而没有后期很好的引导教育,就会使“收服”反复进行,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给孩子增加压力,同样导致隔阂。

教育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和点点滴滴中。

  1. 发现问题,要分析思考孩子内在的问题,通过沟通深层次了解孩子的内心,根据性格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在孩子问题的背后,要认真的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孩子真实的心思。是因为大人的教育出现了问题,还是孩子缺乏关爱和理解,还是孩子想表达一种什么心情。多和孩子对话,以朋友的身份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和他聊天。教育的时候教育,不是随时随刻的教育,学会做孩子的朋友。从沟通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一听到问题就说教,下次孩子就不会愿意和你聊天,只是小心的汇报,这样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无法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的纠正,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不要让孩子厌烦。给孩子多一些关心,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站在他的角度,给予孩子心理的疏导和正确方向的引导,而不是纵容。
  2. 给孩子深度分析问题,灌输道理是关键。很多孩子叛逆是因为缺乏观念,很多你认为孩子了解的问题,其实他们并不了解,就需要分析给孩子听,这绝不是废话。比如孩子现在正在发生的行为,导致对他现在造成的影响,他会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让他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他未来产生的影响;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告诉孩子别人对家庭、对孩子做了哪些付出和努力,让孩子意识到大人的辛苦和伟大;让孩子清晰认识自己家人的身份,要学会做自己的事情,体谅和宽容家人,让孩子逐渐掌握“爱”的能力。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分析,让孩子学会思考问题,考虑后果,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同时让孩子学会发现和观察,看到别人的努力和付出,懂得感恩和相互付出
  3. 家庭教育观念的统一。这个问题的危害我们前一段已经做了分析。这就需要大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达成对孩子教育观念的统一和一致。有些问题和分歧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要私下去协调。
  4. 反复的灌输。这里要强调反复的灌输,这个非常关键。很多问题不是说一次两次孩子就记住了,孩子的观念是需要不断强化的,因为很多事情他并不是印象深刻,随着大脑接触的东西很多,很多观念会被冲淡,因为孩子是缺乏自制力的,所以就需要大人有耐心的不断地说。这个要区分唠叨,也不是刻意的说,就是当孩子再次出现问题的时候,反复的纠正和强调,给她反复的分析,加深印象。这样她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烈。我女儿不好好吃饭,每次都需要人劝解督促,跟她讲不吃饭的危害。有一天,你会发现,她开始不由自主给别的不吃饭的孩子讲的头头是道。这个是个慢慢改变的过程,只要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大人就要多一些耐心,多花点心思,这对一个习惯的形成和性格的培养非常关键。
  5. 不断的鼓励,随时的暗示。孩子的内心非常希望得到大人的认可和鼓励,不要吝啬孩子对孩子的夸奖和肯定,这会给孩子极大的信心,让他从内心想做一个好孩子。他的自尊心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激发他控制自己的动力。要充分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改变和努力。当他做的好的时候,改进了缺点的时候,哪怕和大人礼貌的说“谢谢”这样很小的改变,都要表现出由衷的开心,夸大的赞赏,并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生活中,随处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理念。比如孩子在炫耀自己的压岁钱的时候,你可以先肯定孩子,和他站在一个立场,然后跟他说:“是的,你有很多钱。所以你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能力的人,你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多,实现自己的目标,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适时给孩子灌输,把道理自然的融入到生活当中。不要说教,让孩子反感。要抓住孩子的性格特点,不要一味的责备,而是适当的暗示,夸奖,这个就需要大人发挥自己的智慧。
  6. 除了书本和日常给孩子的教育,还可以选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带孩子看一场很有教育意义的舞台剧,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等等。这样的方式不生硬,对孩子来说是很新奇的,他们非常感兴趣,很有气氛,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灌输了很多教育观念,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爱丽丝奇遇记》就是一部很好的教育题材。它讲述了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爱丽丝,最讨厌父亲给她读书讲道理,就喜欢想玩。在一个魔法精灵的帮助下,她总认为父亲给她读书的时间太多了,所以她用父亲的时间换取自己去另一个世界玩的时间,当然交换是翻倍的。在故事里爱丽丝懂得了什么是爱,她想到自己的父亲。可是因为她的一再换取,发现自己的父亲已经白发苍苍,直不起腰。父亲转身离她而去的那一刻,爱丽丝后悔极了,她哭着喊爸爸不要走。看到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忍不住哭了。后来爱丽丝醒来以后发现这只是自己的一个梦,他发现父亲还在,她明白了父亲给她讲得关于时间和勇气的道理,她下决心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顿悟。

教育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处,这就需要大人发挥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耐心,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正能量、让孩子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大脑、感恩善良的心和美好的品质。这将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无知的爱是最大的害,正确的教育才是孩子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基础

关于教育里的严厉、付出和空间

郎朗是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他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年轻的艺术家”,和贝多芬、肖邦、莫扎特齐名。大家都知道优秀的郎朗,他的父亲对他要求非常严厉,被称为“朗爸”。但是在严厉的背后,我们忽略了更多的东西。朗爸曾经为了郎朗学习,辞掉了工作,面对所有人质疑,顶着巨大的压力,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没有偶然的成功,成功的光环背后,是别人无法想象的辛酸、付出和承受。

朗爸在分享教育心得的时候,说前提是要让孩子爱上这个兴趣,在一旦决定去做的时候,就要尽全力,严格要求,绝不松懈。在严厉的同时,他也给予了郎朗足够的爱、空间和付出。

我想,今天的郎朗,他一定会感谢父亲的严厉,他更感谢的是父亲的付出。

父母于孩子,就像栽培一颗小树苗。

父母为小树苗提供土壤,浇水施肥,遮风挡雨,提供它所需要的养分,给他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但是小树太小,它刚接触这个世界,它是无知和单纯的,它很多东西都不懂。它可能会因为很多因素,而长歪。这个时候,父母是必须要去发现、扶正,帮助它规范成长的,这就需要给它灌输很多美好、积极、正向的观念。在小树向正确的方向成长的时候,父母要给他自己的空间,让他自由发展,小树有无限的潜力,它会迎着天空,变成它想要的最好样子。而不是父母做一个模子,强行让小树按照自己设定好的样子去长,这样小树就会失去自己。

严格的要求和按照自己的思想让孩子言听计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大人一定要分得清。

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是正能量的化身;沟通的时候,你是孩子的朋友。

你正确方式的爱和付出,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勇气和最坚实的基础。

大人对孩子,应该是生活中的正确榜样,道德上的严格要求,性格上的耐心引导,情感上的互相倾听,生命中的相互付出。

无知的爱是最大的害,正确的教育才是孩子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基础

我始终坚信文字的力量足以拨云见日温暖心田,填充虚无润泽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