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国产青春电影,大多人都会想到朴素的场景、清新的画面,无需花哨的影像,青春风就能吹入我们的心间。作为一部青春情感片,《狗十三》用简单的故事架构展露小女孩李玩,在残酷的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心路历程。
《狗十三》是一部原生态现实题材青春片,隐喻的片名''狗13''是导演对冷漠、残酷的家庭教育的怒吼,也是对独裁式教育下孩子遭受重大精神创伤的揭示。
当叛逆的孩子变得顺从忍让,他心中的青春早已荡然无存。灵魂逝去之时,只剩躯壳在体验原生家庭,自我早已分崩离析。
不同于《狗十三》的悲怆、凄寒,外国电影《砰然心动》中的小女孩朱莉与李玩的人生完全不同。朱莉勇敢地向心仪的男孩表白,坚定地维护心爱的大树,上蹿下跳,快乐又自由。朱莉美好的童年与她受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和谐幸福的家庭给了她最好的滋养。
把《狗十三》和《怦然心动》放在一起看,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家庭教育映射了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
《狗十三》:李玩从纯真率直变成世故懦弱
父亲时常因为一些小事暴力地对待李玩,李玩与他赌气,他之后买下一条狗送给女儿,想用来换取女儿的原谅。
李玩喝不了牛奶,一喝就吐,但爷爷奶奶不知道此事,他们给的奶李玩全都给了狗喝。父亲给她夹不喜欢的蔬菜,李玩也全为给了狗。狗在李玩需要安慰,需要陪伴的时候一直留在她身边,代替了家庭的温暖。
一人一狗关系越来越亲密,但是一天狗走丢了。李玩心急如焚,满大街贴海报寻狗,但是家人却不着急,还买来一只同品种的金毛狗搪塞。自从那时开始,李玩的自由和纯真就已经像小狗一样走丢了。
她被父亲暴打,辱骂和泪水交织。看着伤痕累累的手臂,李玩低下了头。
李玩的人生总是活在家庭的阴影下,狗是作为礼物送人的,她的名字''李玩''是随意取的,补习班也是父亲一拍脑袋定下的。她对用另一只狗欺骗她的行为不买账,最后也只换来了一句''不是都给你狗了,你还要怎样?''
每次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她渐渐明白了自己的无能为力,性格变得屈从。当她悄无声息地吃下餐桌上的一块狗肉时,她学会了伪装和冷漠,将纯真和率直掩埋在了泥土中。
李玩戏剧般的人生是创作者对家庭教育的审视,女孩青春里的伤痛正反映了家庭的教育的错处,照向的是暴力、冷漠的教育模式。
《怦然心动》:朱莉热情大方、自尊独立,能与父母亲密地交流
与李玩不同,朱莉有着开心幸福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中,她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和两个喜欢音乐的哥哥。
她喜爱校车站旁那颗高大的悬铃木,一听到树要被看到,她就一个人爬上树不吃不喝,勇敢地守卫树木。朱莉在树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镇里的人全来了,她仍不肯放弃。直到爸爸出现劝说,她才肯下来。
在外人看来,树只是一棵树,但在朱莉眼中树是有生命的,有了树,晚霞、云彩才不会孤单。大家都觉得朱莉护树的行为很荒谬,但是朱莉的爸爸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心情。当树最终还是要被砍掉时,朱莉一声不吭躲在角落里哭泣,这时候爸爸拿着自己画的那棵梧桐树走进来,送给朱莉当作礼物。爸爸对朱莉说:''我知道那不仅仅是一棵树''
影片中的朱莉生长在并不富裕的家庭,但朱莉却拥有难能可贵的品质,在精神上十分富裕。朱莉纯真可爱,热情大方,她会主动地向告诉爸爸自己喜欢布鲁斯。当家人受到侮辱,她也能挺直腰板,表达愤怒与拒绝,自尊而独立。
朱莉和父母的交流如朋友相处一般,爸爸会和女儿耐心地讲自己与弟弟的故事,告诉女儿自己承诺了好好照顾弟弟,就要信守诺言。在父亲的解释下,朱莉渐渐明白了为什么家里总是经济困难,再也没有感到困扰。
两个孩子之所以有不同的人生,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同
看完两部电影,深深吸引观众的是影片中家庭教育和亲子之间如何相处的种种细节。
李玩之所以给狗取名为爱因斯坦,是因为她从小就有对理科的敏感力,尤其对数学和物理有过人的天赋。这在大多数人看来,理科思维好是一件大好事。
可是对于父亲而言,李玩的偏科让自己没有面子,就算数学物理再好也无法掩盖文科上的不足。而且,父亲为了逢迎老师,固执地给女儿签下英语补习班的报名表。李玩愤愤不平地说自己不想去英语班,父亲碍于面子当面拖拽着李玩就是一顿羞辱。
他疯狂的举动吓坏了李玩,老师们看在眼里也觉得不可思议。在出了办公室后,父亲又企图用钱来化解他对女儿暴力行为产生的矛盾。
父亲明里背里有两套做法,他把社会以阴暗面的霸道强权当作教育女儿的规则。在弟弟昭昭出生后,父亲对李玩更加冷漠无情,遇到问题都会先牺牲女儿的利益。当李玩愤怒反抗,他又摆出一副''我这是为你好''的姿态,强行给女儿灌输自己的想法。
李玩内心世界的转变非常复杂,从开始的反抗到后来无奈接受,最后知道自己无力抗衡父亲的权威,唯有被迫退让。她当初的纯真率直都被清理得一干二净,慢慢成为了如父亲一把世故的人。
相反,朱莉的父母总能体会到女儿的情绪,看见朱莉作出奇怪的行为,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指责,而是关切地询问。
朱莉因为布鲁斯扔掉她送去的鸡蛋而伤心,爸爸见状立马做到女儿身边,问她怎么回事。朱莉不知道怎么开口,妈妈就握住她的手,安慰道:''没事的,宝贝。''
面对女儿的喜怒哀乐,父母选择的永远都是倾听和理解。就算在劝执着的朱莉下树,爸爸也用着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并不是抱着愤怒难堪的心情给孩子下命令。
两位青春少女的性格、言语和行为,都彰显着家庭的气氛还有家长对他们的教育方式。
李玩父亲是爱孩子的,但他总是从''都是因为爱你''出发,做出伤害孩子的事。在激烈地争吵时,父亲一边捂着女儿的眼睛一边伤心落泪,完全不懂得安慰孩子。亲子之间的沟通失语,造成了李玩成长的灰暗和伤痛。
而在朱莉的家里,吵完架的父母会各自冷静下来,告诉朱莉自己很爱对方。当朱莉和父母发生争执,他们也能很快地平静下来,理智地分析事件,从不让冲动击溃亲情。
家庭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比起物质上的宠爱,对孩子情感上的抑制和漠视才是伤害他最深的利器。家长应该要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独自决定自己的人生。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很好地避免''为你好''的误区。
我是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