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曾经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瞬间有了“硬指标”,德智体美劳的最后一个“劳”字,不再可有可无。
《意见》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中处处是劳动的“训练场”,家庭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一劳动节当晚,上海家长学校和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场以“劳动教育,从家庭开始!”为主题的专题直播活动。晚上7点半,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准时守在了屏幕前,和专家共同探讨如何让劳动教育在家庭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劳动能力是孩子面向未来的重要能力
在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校长眭定忠看来,从小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更优秀。爱劳动的孩子往往动手实践能力很强,责任心更强,获得的机会也会更多,同时劳动能力也是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是家长能给予孩子面向未来的重要能力。
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是15∶1,犯罪率是1∶10。
日本在调查“儿童时期做家务的经历与职业意识的关系”时也发现:儿童时期家务经历越多,职业意识越强;在家中帮忙打扫或整理的儿童,长大后更愿意从事对社会和他们有贡献的工作;在家中帮忙倒垃圾的儿童,长大后更愿意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长期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教师付丽旻,详细解读了小家务背后蕴藏着的成长大学问。付丽旻认为,家庭劳动教育,是孩子能力培养的温馨课堂,家务劳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境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生活中形成的能力,可以迁移,让孩子学习生活更有品质。此外,在家务劳动中,孩子稚嫩的肩膀会慢慢变得有担当。
“参与家务劳动有利于孩子换位思考,体谅父母长辈的不容易,明白一些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原来不简单,促进亲子关系改善。说得通俗易懂些,就是让孩子懂得心疼你,要达成这个目标,家庭劳动教育不可替代。”她指出。
越舍得用孩子,孩子长大后越有担当
《上海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编审计琳认为,劳动教育不仅在“五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五育”的基础,“五育”的土壤。劳动教育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奠基教育,父母越舍得用孩子,孩子长大后越有担当,也越有能力去面对未来生活的一切。
曾经,有家长雇用钟点工进校代替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有学生鞋带松了会要求老师为他系上。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小公主”“小皇帝”。眭定忠指出,有些家长过度包办代替,认为孩子只要‘把书读读好’就行了,并没有意识今天的家庭劳动教育是在为孩子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有些则把‘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在他看来,在家庭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会感恩,劳动光荣”的人生观,让他们从小培养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和很多家长一样对家庭劳动存在一个误区,一是怕孩子干不好,二是怕耽误孩子的学习,今天听了上海开放大学老师们精彩的分享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不但能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健康向上的品质,更能促进孩子的身心智力全面发展,经过劳动磨练的孩子会更明白生活的不易,更懂的感恩,也更懂得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感谢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今后能让我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上海实验学校西校七年级杨诗涵同学的妈妈在直播中这样留言。
“做中学”“学中做”,拓展家庭劳动教育新路径
专家们认为,家庭劳动教育需要在陪伴中创设教育情境,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是一个无可替代的能量场。新时代呼唤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从家务劳动中感受乐趣、从跟家人合作、分担相应家务劳动、提高生活技能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光荣,逐渐学会主动关爱家人,提升责任感;家长陪伴孩子从生活基本技能入手,逐渐引领孩子关注家务劳动给生活品质带来的变化,再到更高层次的体验家务劳动是彼此之间的温暖亲情。建议家长以家务劳动为载体,为孩子搭建成长阶梯,提供成长空间,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
此外,家庭劳动教育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与拓宽实施途径,形成更多的实施新样态,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孩子懂得劳动可以让未来的生活更美好,也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
直播活动的最后,上海家长学校向全市家庭发出倡议:劳动是创造世界、创造未来的根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建议家长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家长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好习惯!家庭也要担负起培养未来劳动者和建设者的任务!劳动教育,从家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