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会折射出父母的影子,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的发生是无声的,更是深刻、长远的,但它是否是“最好”的,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今晚一起来听听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小校长、特级教师刘畅怎么说↓↓↓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亲子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不是每一个父母都会教育孩子,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父母。家长将“最好”寄托于孩子,却往往忽略自己是否能做到“最好”;孩子们渴盼着“最好”的未来,却明确表达对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对抗。
怎样才能成就“最好”的家庭教育?
01
创造好环境
不少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投资上不惜巨额投入。为了打造“书香门第”,把图书馆搬进家门;为了熏陶孩子的艺术细胞,添置各种名贵器乐;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为孩子报各种课外班、提高班。然而,这种“最高配置”的环境却不是真正的好环境。
家庭环境的实质是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在家庭教育中,信任是前提,教育是手段,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基础没有建立好,当我们欲以言教来说服对方,效果甚微。所以,创造“最好”的家庭教育,应当建立真诚、信任的家庭环境。
02
树立好榜样
初为人父母,我们要接纳并承认自身作为家长的不完美。我们可能生来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好”的父母。
我们常说“童蒙养正”,希望能给孩子规划“最好”的人生,但只有当我们自己明确了“最好”的人生方向,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培养孩子。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跟我们学的,我们不应一味地只去修正孩子,修正自己就是在帮助孩子;培养孩子,也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当在自己身心上多下功夫,不断长养智慧,开阔人生格局,提升生活意趣。当我们自己变成“最好”的模样,才能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有了好环境和好榜样
就能成就“最好”的家庭教育吗?
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家庭,对于“最好”的期望不同,我们培养孩子也要因人而异。家长们口中最爱谈论“别人家的孩子”,却总是忽略自己的孩子是那么的优秀而与众不同。
大地接纳一粒种子,从不去挑拣它是什么样子,而是无条件地给予它安心成长的养分。好孩子不是一个样本,而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最好”。孩子的成长终究要靠自己完成,身为家长,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提供一个支持的环境和成长的平台,让他们成就最好的自己。
儿童是成长中的人,在不同成长阶段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教育的“最好”发生,须解读儿童的心理,方能行之得当。
培养好孩子,成就“最好”的教育
我们还需做什么?
1. 关爱无痕。低年级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自控力不强,正处于自信心建立的关键期,家长应给予充分的关爱。拥抱是表达关爱的最好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每天拥抱孩子“一分钟”,让关爱变得亲密、自然。
2. 闲谈无意。高年级的孩子,自主意识强烈,正在逐步建立善恶、美丑等价值观,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家长应给予适时的引导。利用饭后、闲暇和孩子闲谈一刻钟,将道理、价值观融入到和孩子无意的谈话中,润物于无声。
3. 运动有方。男孩子精力旺盛、生性好动,喜欢挑战、勇于探索。运动可以释放孩子的能量,激发孩子的活力。选取一些适合男生和女生的、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每天和孩子运动半小时,将其作为联结亲子关系的重要纽带。
4. 亲子共读。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也极具可塑性。若能在儿童时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影响其未来的生命格局和人生发展。每天和孩子共同阅读半小时,让阅读滋养心灵、提升素养,同时建立良好的家风、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