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全球教育体系受大冲击,实现SDG4不乐观

条评论

全球教育体系受大冲击,实现SDG4不乐观

“2030年实现‘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的目标并不乐观,疫情更是让这些挑战雪上加霜。”12月12日,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总干事唐虔发表题为《从SDG4看教育新生态》的主题演讲。

他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的教育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也加速了教育界对未来教育的思考。中国的未来和教育新生态也很难离开全球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大背景。

在唐虔看来,疫情之后想要营造教育新生态,需要考量五个因素。首先是公平与包容,要对弱势群体和有特别需要的人群给予特殊的关照,使他们不至于落后其他人,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的法律与政策,以保证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提供者的义务;在教育投入方面,如何确保教育作为优先选项,同时确保教育投入的精准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同时还要关注数字化教育和人工智能,在线教育等新的学习方式的普及,可能会加大数字鸿沟,从而出现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关于评估方法和考试,我们可以考虑对高考的改革制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继续对此做出改进和努力。

此外,他认为国际环境与地缘政治的变化对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对中国的教育生态都有影响。疫情之后,全球教育的合作必将提速,中国应该做好准备,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范围的重大教育行动和重要的教育合作机制,宣扬多边主义,与全世界一道在2030年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第四个目标。

疫情后全球教育迎大挑战,专家:营造教育新生态需考虑5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总干事唐虔,主办方供图

全球教育体系受大冲击,实现SDG4不乐观

唐虔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的教育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全球有16亿学生因为疫情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九成以上的大中小学生受到了学校关闭、中断学习、延期考试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国家,几乎100%的学生受影响。

疫情的冲击暴露出今天教育体系的许多问题,也加速了教育界对未来教育的思考。“社会环境变了,教育必然要产生改变,也需要不同的新生态。”唐虔说,中国的未来和教育新生态也很难离开全球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大背景。

在他看来,对全球教育发展而言,要实现营造新生态的目的,就要保证在2030年全世界各国能够实现SDG4目标。因为这是各国领导人做出的承诺。

在2015年联合国峰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批准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个议程确立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四个目标事关教育,即“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2030年实现SDG4目标并不乐观。”唐虔说,最近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发现各项具体目标的进展令人担忧。例如,全球范围内小学完成率是85%,初中完成率是73%,高中仅仅到49%,也就是说只有49%的学生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高中学历。而当初SDG第四目标是说2030年全世界所有国家实现12年的小学、中学的免费教育。“可以看到挑战是巨大的,而且疫情无疑让这些挑战雪上加霜。”

据他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准备撰写一份《教育的未来 学会成长》的报告,旨在重新构想知识和学校如何能塑造人类和地球未来的全球倡议。

教育新生态需关注公平和教育投入

营造教育新生态要关注哪些问题?

唐虔认为,确保公平与包容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他指出,疫情封锁造成的经济衰退,引发了失业和贫困。今年6月世界银行估计全世界有7000万到1亿人会重返贫困状态,而牛津大学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疫情会造成全球5亿人重回贫困线以下,这会让全球减贫的步伐倒退十年。“贫困恰恰是制约教育平等的重要因素。”唐虔说,新冠疫情对弱势群体的冲击非常大,而且拉大了她们与普通人的差距。教科文组织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有2500万学生在今年内无法返校学习。而在最不发达国家只有12%的家庭接通了互联网。

“从长远来看,国家层面的法律与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保持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提供者的义务。”唐虔表示,搜集评估特殊群体的数据是制定有效政策的基础。

另外,教育投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唐虔介绍,在2015年的世界教育论坛上,有150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长达成了一个约定:用国内生产总值的4%至6%,或者公共开支的15%到20%作为对教育的投入。

但是最近一期监测报告发现,全球范围内该数字的平均值是GDP的4.4%和公共支出的13.8%,有一项没有达到。而且这还不均衡,有三分之一的国家这两项目标都没有达到。“这说明很多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还远远不足。”唐虔指出,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主要经济体今年的GDP大概都是负增长。各国恢复经济所需要的时间并不确定,所以很多国家的教育投入受到疫情的影响肯定也是雪上加霜。

据他介绍,最近几个月,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基会和世界银行联合对100多个国家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大多数国家表明他们应对疫情增加了额外投入,但贫穷国家、低收入国家大部分资金来自外部援助,这样的投入很难说可以持久。

“当讨论教育新生态的时候,如何确保教育作为优先选项,即使经济发展低于预期,对教育的投入依然可以达到各国当初承诺的两个门槛,同时确保教育投入的精准化,做到有效使用,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唐虔说。

警惕弱势群体因掌握不到技术而被边缘化

针对当前火热的数字化教育,唐虔则提醒这可能加大数字鸿沟。

疫情加快了线上教育比例的进程,数字化教育被教育界推崇为将来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新常态。“但也有人担忧这可能会在国与国之间,甚至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加大数字鸿沟,从而出现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唐虔说,这些潜在风险在一些中低等收入国家已经出现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儿基会的调查显示,高收入国家的线上学习普遍得到政府的支持,但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很少有政府可以提供额外支持。

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政府的担当对数字化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是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有差距,也应该引起注意。他也提醒,当人们越来越多谈论人工智能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利用各种新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该研究如何保障弱势群体不会因为掌握不到新技术,而再次被边缘化,这一点也应该引起决策者们的注意。

对于评估方法和考试,唐虔表示,这次疫情中有很多国家推迟、取消或用别的方法取代了考试,这加剧了各国对考试改革的进程。我国可以考虑对高考的改革制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继续对此做出改进和努力。

此外,唐虔认为国际环境与地缘政治的变化,对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对中国的教育生态都有影响。

但他并不为此感到悲观,他表示,在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留学生出国学习方面,我们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疫情之后,全球教育的合作必将提速,中国应该做好准备,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范围的重大教育行动和重要的教育合作机制,而且宣扬多边主义,与全世界一道在2030年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第四个目标。

同时,中国的官方和学术界都应该做出努力,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教育多年来收获的新理念,各个层次教育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把它介绍到国际教育界。以更加自信、更加坦诚的态度,加深与外国学术界通行的交流,改善交流的氛围。以他经验观察来看,在这方面会讲故事的人不多,有些人讲故事的方式又太中国化。对此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