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是从农耕时代过渡到了工业时代,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前者中,人是最大的社会财富,劳动力最大,所以只要有力气就可以吃饱饭,不需要接受文化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进步,工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本大大提高,家庭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和提及。
所以,养孩子不再是吃饱穿暖的简单,而是要注重他的方方面面,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要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原本以为,性格的培养最重要,但看了李玫瑾教授的教育理念后才知道,孩子还有同样重要的三个方面,这才能够组成一个完整且完善的家庭教育体系。
3-6岁是性格培养的重要阶段
俗话说性格改变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太重要了,他简直是事业和爱情的敲门砖,你会发现,一个成功的人,普遍拥有良好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和抵御挫折的能力,那么一个三岁的孩子,如何开始培养他的性格呢?
1、交朋友的能力
三岁的孩子会进入幼儿园,这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他在这里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孩子,想要适应环境,必须要交朋友,要会打招呼,会介绍自己,分享和帮助他人,善于发现合得来的小伙伴,还要应对脾气不好的小朋友,可能会被打,被排挤,你会发现,适应得好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肯定不弱。
这就要求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可以带他去小朋友多的地方,也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绘本和故事,告诉孩子交朋友的技巧和方法,父母的呵护和朋友的互动,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础。
2、父母的情绪控制
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他的社会性开始显露,人格开始健全,成长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脾气暴躁的家长,是无法培养出一个性格稳定的孩子的,生活中你会发现,孩子的处事能力和方式,都或多或少来自父母,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好榜样。
此外,一对相亲相爱的父母,也会对孩子的性格和以后的择偶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孩子来说,爸爸爱妈妈,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3、挫折教育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孩子是需要经历挫折的,这是性格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很多孩子读到大学、研究生、博士,遇到一点不顺就跳楼,就是因为孩子没有忍受挫折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人,性格中肯定有遇强则强的抗击打能力,换言之,也就是不服输的精神,这取决于成年后的经历,但跟小时候的性格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李玫瑾教授提出,首先不要溺爱孩子,他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的孩子往往很娇气,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渴望身边人去解决,另外,孩子要加强锻炼,他的体格强壮,就会胆子大,不害怕困难。还有,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最后,父母不要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小时候对他保护得太好,受不了委屈,长大后又只看重学习,他的心理压力就会过大,长大了无法排解苦闷,遇到问题就容易钻牛角尖了。
0-3岁的情感抚养
抚养其实分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满足,生活上的照顾,另外一种就是情感抚养,比如留守儿童,就属于典型的情感抚养缺失,父母不在身边,只提供必要的物质,父母会发现,他跟孩子的相处就如同陌生人,不知道孩子想什么,孩子犯了错,说他也不听,彻底失去了对他的教育权。
其实,情感抚养的根本就是,三岁之前有恩于他,然后你才能立威于他。李玫瑾教授提出,所有的社会问题,实际上都是人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人的早年问题。
所以,父母一定要亲自带孩子,让他依恋你,养是教育的基础。孩子在早年时期,受到稳定的,有充足的情感营养,身体中就会储藏满足和快乐的记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年治愈一生。这样的人在长大后,也有丰富的感情和良好的性格。
这种爱可以是多方面的,他渴了饿了,妈妈的及时出现并安抚。他摔倒了,爸爸及时抱她起来,微笑着告诉他慢慢走。更可以是,他想要某个玩具,妈妈微笑着告诉他,不可以,家里已经有一个了,这也是一种爱,区别于溺爱,所以,爱孩子中,也要把握好度,你的爱是温和而坚定的,那么孩子就会良好地成长,这可以是一个等式,父母的情感投入=孩子的情感依恋。
6-12岁,各种能力的培养
1、学习习惯
六岁后孩子进入小学,彻底步入学习生涯,所有能力的培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让他建立远大的理想,并积极主动去实现目标。父母能够做的,就是有效的陪伴,及时地辅助。
近年来高考状元产生的人群非常稳定,大部分是来自于教师或者公务员家庭,他们拥有高学历,比较有远见,可以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帮助孩子规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多走弯路。
在孩子建立学习能力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非常明显,武亦姝的爸爸下午四点就关掉手机,陪伴女儿学习。杨晨煜的妈妈告诉大家,孩子小时候的学习习惯建立好,以后就会很轻松。
2、表达能力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提到,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拥有内在的力量,永远不会选择暴力当武器。
鼓励孩子多说,多练,通过绘本或者讲故事的形式,多积累素材,阅读是孩子表达能力的基础,言之有物才能越来越有自信。
3、做家务的能力
李玫瑾说,家庭的分享包括实物也包括家务,家务是需要分享的,父母要告诉孩子,我上班很累,我回来可不可以歇一会,你能不能帮我把拖鞋拿过来。
父母可以向孩子示弱,告诉他我也需要你的帮助,让孩子觉得照顾爸妈是应该的,一旦形成这个事实,到了上初中,他就会有责任感。
责任感是需要承担的,他不承担就没有责任感。一个单亲的妈妈,孩子在网吧不回家也不上学,妈妈是开出租车的,后来妈妈实在管不了了,就在校门口悬赏,谁能帮孩子戒掉网瘾,就给他一万块钱。
李玫瑾教授知道后就告诉这个妈妈,你把这一万块钱当做工资,一到周末,就让孩子晚上陪你出车,让他知道妈妈挣钱不容易。这其实就是一个担责任的过程,孩子不知道妈妈多不容易,又如何懂得分担呢?所以,让孩子做家务,是必须要锻炼的能力。
12岁-18岁,交朋友
如果说12岁之前,父母是以唠叨为主,这是在做加法,那么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就要减少语言上的唠叨,改为做减法,孩子进入叛逆期,性格上会有很大的转变,父母要以尊重为主,适当地引导,这个度把握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改变说话方式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下命令,你必须怎样怎样。但他长大后,就要以商量的语气,我觉得你这样做有点问题,你觉得呢?如果孩子的态度很强硬,那么就不要再强行扭转,可以点到为止,孩子心里其实是在意父母看法的,只是语言和态度上不想承认。
2、学会放权
孩子上初中后,就是小大人了,不再是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小跟班,父母也要扭转教育方式,适当地让他当家做主,参与部分家庭决策,相信他的判断能力,不仅能够促进亲子关系,还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具有慢慢的成就感。
3、尊重隐私
李玫瑾教授曾经讲过一件事,一个女儿早恋,她的妈妈带着她去买衣服,当他看到第一件衣服时,女孩很喜欢,可是妈妈却说,你可以再转转,说不定还有更好的等着你。把早恋这件事比喻成买衣服,第一个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当你变得更优秀,自然也会有更优秀的男孩匹配你。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在父母面前有小秘密,父母不要刨根问底,着急去翻找日记本和情书,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寻找适当时机引导他,可以用写信的方式,也可以用借物的方式,总之,温和的方式是最有效的,越是激烈越是把孩子推离得更远。
4、站在对方的角度
父母跟孩子第一次有离心的感觉,也许就是青春期,孩子不再听话,遇到问题会大吼大叫,其实就是观点和认知出现了偏差,父母要学会为对方着想,放下架子,跟孩子做朋友,也许你会发现,你们的心近了,孩子长大了。
父母和孩子的爱最终会走向分离,就像母狮在传授了所有的狩猎技能后,赶走幼狮一样,但家庭的完善真的不是家庭教育的完善,作为父母,应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