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孩子幼年时父母陪伴的重要性有多大?

条评论

孩子幼年时父母陪伴的重要性有多大?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妈妈很无助:

•那个小时候很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喜怒无常。

•孩子长大了,说不得,碰不得,不能打,不能骂,亲子关系很淡漠。

•孩子什么都听不进去,你说一句,他怼两句,真是能把人气死。

面对着“陌生”的孩子,她们颇感无奈:为了他,我拼尽了全力,付出了全部,为什么他会这样呢?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李玫瑾教授曾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心理抚养”,她指出,对孩子的心理抚养,包括情感、性格、观念、尊重等,决定了人一生的品格,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石。

李玫瑾教授同时指出,孩子在18岁之前,有四个成长的“黄金台阶”,家长要抓住这四个阶段,打下孩子一生成长的良好基础。

01第一个“黄金台阶”:0-3岁,重在情感抚养

0-3岁的孩子,是孩子情感需求最强烈的时期,这个阶段,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抚养。

李玫瑾:孩子18岁之前,要抓住四个成长的“黄金台阶”

对此,李玫瑾教授强调:孩子在3岁以前,父母一定要亲自养育,并且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和回应。

李玫瑾:孩子18岁之前,要抓住四个成长的“黄金台阶”

心理学上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联结称为“依恋”。

依恋,才是教养的根基。

孩子孝敬你,顺从你,不是因为父母的身份,而是因为你所给予他的情感回报,如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让他们信任你、依赖你。

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那些从小被父母亲自养育的孩子,获得了充足的情感回应,他们的内心充满着安全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情绪稳定,心态积极。

 

而那些自小与父母相分离的孩子,内心的情感是不丰盈的,他们缺乏安全感,对于父母,他们有着强烈的渴望,又有着陌生的疏离。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孩子幼年时父母陪伴的重要性有多大?

其中,点赞最高的那个回答很令人心酸。他说,小的时候没在父母身边,当时小,觉得很自由,长大后,才意识到,自己和父母没有任何亲密的感觉。

上大学后,他从不想念父母,只是,出于礼节,每周给父母打一次三分钟的电话,也不知道说什么。平时喜欢一个人生活,从不和他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尽管妈妈不断抱怨彼此之间的交流太少,他承认,但是他无法改变这一切。

如果可能,哪个孩子不愿意拥有一个完整的温暖的家,家里,永远有热腾腾的饭菜,有说不完的话,有烟火红尘的平凡生活。

即使我们很忙,即使我们的时间很少,但是,一个电话,一个礼物,一个贺卡,一个问候,一点一滴,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记忆,也是孩子将来无条件爱你们、恋你们的基础。

02第二个“黄金台阶”:3-6岁,重在性格抚养

3-6岁,是孩子性格培养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性格抚养。

李玫瑾:孩子18岁之前,要抓住四个成长的“黄金台阶”

对此,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的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是一种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它关乎你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新西兰曾经有一项针对1000个孩子的跟踪调查,在他们从幼年到成年的30多年里,每年都会进行跟踪记录。

调查最终结果表明,当年阳光自信的孩子,成年后依然表现的乐观开朗。而那些从小胆小沉默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

美国教育学者保罗·图赫说:成功既不取决于天分,甚至也不取决于努力本身,而是与性格息息相关。

很多人都喜欢《演员请就位》中的那个光芒万丈的女孩,辣目洋子。

李玫瑾:孩子18岁之前,要抓住四个成长的“黄金台阶”

她小眼睛、大脸庞、身材胖,一点不符合主流审美。但是,她的身上有一束光,她自信、乐观、努力、积极,美的惊艳,美的与众不同。

她坚持自己的演员梦想,她把“我要成为演员”这句话写在本上,一直为之默默努力。她从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她只是拼尽全力的做最好的自己。

在日记中,她说:如果想找个漂亮的女演员,随便一抓一大把。但想找个丑得有特点,有自信,会搞笑的女人,就我一个。我不美,但仅此一个,绝版了。

这样的“宝藏女孩”哪个家长不羡慕?看到她,谁不会由衷的赞叹一声:好漂亮!

李玫瑾教授强调,孩子的性格培养需要从5个方面入手:

克制任性: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坚持原则。

防止自私:从小教会孩子心里有别人,长大后才会更有责任感。

学会控制:让孩子拥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才能更自律。

防止压抑:要多和孩子交流,培养孩子乐观热情、善于沟通的个性。

经历挫折:要让孩子成为“厚脸皮”的人,内心强大的孩子,会有更好的未来。

03第三个“黄金台阶”台阶:6-12岁,重在能力培养

6-12岁,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

李玫瑾:孩子18岁之前,要抓住四个成长的“黄金台阶”

对此,李玫瑾教授说:能力的基础是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非常稳定,对人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

6岁,孩子开始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学生时代养成的各种能力,都会固化为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为他的未来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力的培养,需要父母立下规矩,严格执行,奖惩分明,时间长了,就会成为孩子的内在行为准绳。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何江,一个普通的中国学生,也是第一个登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人。

李玫瑾:孩子18岁之前,要抓住四个成长的“黄金台阶”

在一次采访中,他谈到了他的成功秘诀。他反复强调的两个词,就是能力和习惯。

他说:要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统筹,提高学习效率。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坚持下去。要培养自己自主管理的能力,学会合理规划时间。

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天多学几分钟,长期坚持,就能“厚积薄发”。

除了强大的学习能力之外,何江还保持了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不断的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域。

对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要想取得胜利,除了爆发力,更需要耐力和持久力。

让孩子真正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未来,对他们的能力培养就应该从书本上跳出来,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如社交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等。

04第四个“黄金台阶”台阶:12-18岁,重在尊重教育

12-18岁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渴望自己做主,因此,这个阶段,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尊重教育。

李玫瑾:孩子18岁之前,要抓住四个成长的“黄金台阶”

对此,李玫瑾教授强调: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将部分选择权和决策权交还给孩子,家长只要把控好底线和边界即可。

清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通过对上百个孩子成长经历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长大后心理不够健全的孩子,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都“缺乏尊重”。因为得不到尊重,他们的心中没有阳光,会自卑,也会自我否定。

周国平说: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把孩子看作为一个灵魂,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当校长的时候,就曾经有一个“四块糖”的故事。

学校里,一个男生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先生看到了,制止了这个男生,让他到自己的办公室去。

他首先了解了相关的情况,然后回到办公室,看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

他掏出了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

接着是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

然后是第三颗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拿着这三颗糖,那个男生泣不成声: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这时,陶行知先生又掏出了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李玫瑾:孩子18岁之前,要抓住四个成长的“黄金台阶”

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句责备的话,有的是了解事实,给予尊重和理解。

相信,这四颗糖会成为孩子心底最甜蜜的记忆。

李玫瑾教授建议,要尊重孩子的个人隐私,不窥探孩子的世界,要给孩子留白的空间,让他展现自我的主张。

最后,李玫瑾教授指出,在这四个“黄金台阶”中,前两个台阶,即情感培养和性格培养是最重要的,也需要父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每一个孩子都犹如一颗小树,要想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除了需要阳光和养分之外,更需要有强大的根基。

对孩子来说,情感的保护,以及性格的培养是地基,是底子,只有根基牢固了,未来的成长才会更加的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