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路上,咱们都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后台也有不少妈妈留言求助,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撒谎怎么教育,孩子没自信该怎么引导,诸如此类。
不管是哪类问题,妈妈们的着手点都在于怎么解决问题,却往往忽略了一个本质,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亲子关系就像一个总阀门,当这段关系出现裂痕时,情绪问题的洪水才有机可乘,倾泻而出。
要想治本,就要从建立和谐稳定的关系入手,高情商的父母,都有跟孩子相处的小妙招,看看你做到几个呢?
孩子受委屈时
会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第一条是关于信任。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除非我们对一个人特别信任,才会把自己私密的事情分享给他。
孩子也是一样。当他在父母那里感到安全,关心和信任,才会吐露自己的心事。
如果你家娃总是什么事儿都憋在心里,自己默默忍受,就要反省下,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知乎有位妈妈问:为什么儿子遇到什么事,都不跟我说了?
她提到了这么一件事,说有一次儿子帮忙提东西,才发现他的右手一直在抖,在她的一再追问下,才知道是在学校打篮球扭到手了。
原本在学校还贴着膏药,回到家怕被妈妈发现,就把膏药撕了。
这位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先恶狠狠地把儿子骂了一顿,还质问“为什么这么不小心”,孩子一声不敢吭,之后才带着孩子去看医生。
从妈妈的态度,就能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了,怕被妈妈责骂,孩子选择了宁愿忍着痛苦,也不要暴露在妈妈面前。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孩子宁愿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当孩子犯错或者惹祸时,我们不妨先放下责备和追问,去倾听孩子的需要,跟孩子建立彼此信赖的关系,接纳孩子此时的心情。
责骂和惩罚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也让孩子心门紧闭,不敢和父母交流和沟通。
家庭应该是孩子受伤害时的避风港,
父母要做能给孩子排忧解难的朋友。
父母情绪稳定
能好好跟孩子说话
第二条是关于情绪稳定。
良好的亲子关系,最核心的就是情绪稳定。
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把好脾气留给了外人,却把坏脾气带给了家人。
踢猫效应告诉我们,当父母积压了太多生活的,事业的不如意,就容易一股脑地把这些负能量,转移到弱小的孩子身上。
本来孩子只是犯了一点微不足道的错误,就可能激发父母体内的情绪火山,一点就着,孩子成了那个最终为父母负面情绪买单的人。
之前看过一个很暖心的新闻,一位老师每次进入教室前,都会在教室门口整理下情绪,给自己打打气,防止把坏情绪传染给学生。
一个很小的细节,却体现了这位老师的体贴和大智慧。
不少妈妈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气头上吼完孩子,过会就后悔不已。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风平浪静,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控制和排解这12秒。”
我们可以通过深呼吸,洗脸冷静,暂时离开现场,做其他事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给自己的怒气降温。
要知道,当情绪不稳定时,父母很难跟孩子好好说话,孩子更是胆战心惊,最后陷入死循环,两败俱伤。
吼叫是无效的沟通方式,当你和颜悦色对孩子,平心静气讲道理时,教育才会达到不教自教的效果。
积极的鼓励和赞赏
不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第三条是关于不贴标签。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具有强烈的积极暗示的作用,而负面的标签,最容易摧毁孩子的自信。
最近听了一位心理学家的亲子疗愈课,受益颇多。
他在谈到父母最不该跟孩子说的话时,提到了给孩子贴标签的弊端。
就比如说当有人找他心理咨询时,对他说:老师,我是个酒鬼。
他会说:“你是说,你有喝酒的习惯吗?”
还有来访者说:“我是一个抑郁的人。”
他会说:“你是说,你笑得比别人更少一点吗?”
这种回复让人感到特别舒服和自在,他没有去否定这些人的全部,而是指出你只是有这个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更容易改变。
一下子就给了人希望和生机。
同样的,比如我们的孩子有一次期末考得不好,有的父母会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一个笨字,就不仅是否定了孩子这一次的考试,还连同以往的成绩。孩子会很受伤和气馁。
有的父母会说:“只是这一次考得不理想,让我们找找错在哪,下一次的进步空间就更大了。”
这样说的结果就是给孩子新的鼓舞,肯定了孩子的能力,孩子更容易找回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的成长有无限的可能和潜力,给孩子贴上标签,相当于堵死了他往好的方向转变的路。
不随意贴标签,及时地肯定孩子的努力,才会让他释放自己的光彩。
树立规矩和底线
越早越有利
第四条是关于规矩和底线。
新时代的父母们,都更注重给孩子自由,给他们宽松的成长空间。
我们往往忽略了自由不是无限度的,比如有的孩子犯了挺严重的错误,有的爸妈不舍得管教,怕伤害孩子敏感的心灵。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规则给人自由。”
恰恰是这些做人的底线,做事的规矩,能给孩子明确的界限感,让他们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孩子在头脑中有了是非观念,他走入社会,进入人际关系,才会更有安全感。
以前遇到过一个特别暴躁,爱打人的孩子,后来才了解到,一家人特别溺爱这个孩子,尤其是奶奶。
这个男孩不仅打别的小朋友,爷爷奶奶也挨过他的打。
每次这孩子一打人,家里人都不出手阻止,这就默认了孩子的行为是正常的,这就给孩子一个假象,以为人人都可以这样被对待。
没有规矩的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带给别人的伤害,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对孩子的成长是百害无一利。
假如在孩子第一次做出打人举动时,父母能及时制止,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孩子就会有所警觉,知道这种行为是严厉禁止的。
所以,规则和底线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保护孩子不学坏,不长歪的最好方式。
根据孩子成长的敏感期,规则教育树立得越早越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全家要一起维护好这些规则和决定,尤其是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孩子才会随之效仿。
高质量的陪伴
给孩子足够的爱
第五条是关于陪伴。
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父母倾心尽力的陪伴。
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源于缺少足够的爱和陪伴。
《游戏力》作者劳伦斯▪科恩博士说:“有一个最简单的养育方法,父母只要多花时间,放松快乐地陪陪孩子,就能解决家庭中的大部分挑战和问题。”
前几天,有位爸爸用废纸盒给女儿做玩具的视频火了。
为了不让女儿沉迷电子产品,这位爸爸从女儿2岁多开始,用废旧纸箱纸板,为孩子手工制作各式玩具,如今坚持了3年,制作了120多件玩具。
孩子不仅玩得开心,还很好地锻炼了专注力,而且父女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真是一举多得。
在很多父母在为孩子痴迷游戏,手机,亲子关系剑拔弩张时,这位爸爸已经用行动给了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给了女儿一个丰富有趣的童年。
朋友圈有位妈妈,每周都会在家和女儿举办一场诗词大会,全家都参与进来,诗词接龙,飞花令,看图猜诗词,玩得不亦乐乎,孩子学诗词的积极性特别高,妥妥的小才女一枚。
高质量的陪伴,只要父母上点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
睡前每天读半小时绘本故事,带着孩子看一些高品质的纪录片,定期带孩子去博物馆,图书馆等等,都能极大地丰富孩子的人生体验。
当孩子的选择多了,他就不会轻易被虚拟的网络世界,凌乱的游戏夺取注意力。
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都是在呼唤父母的爱,比起物质上的养育,孩子更需要的是心灵的满足和慰藉。
以上就是一个优秀的家庭,共有的5个迹象。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培育,孩子成长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深深考验着父母的养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