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主要原则中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个评价”是重要的思路创新、路径创新,体现了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尊重,强调了评价的动态性、诊断性、多元性,成为基层教育研究部门的工作指导思想。
引领反思改进,改进结果评价。教育评价的核心是指向人才培养,如果不强调结果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弱化。结合国家监测相关数据,北京市海淀区加强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运用。一方面服务区内学校,开展结合区情的反馈报告撰写与宣讲,增加对监测评价人员的专业培训,分别面向校长、信息员、责任督学、任课教师等提供差异化培训课程,印制多样化培训材料。另一方面,服务区委教育工委决策,结合监测数据深入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建立分层级多主体的三个工作组,即成立区委教育工委领导组成的结果运用领导组,统筹、规划、指导结果运用与改进;成立由区教委相关科室督学科、基教科、德育科、区进修学校等组成结果运用工作组,分析数据,聚焦相关工作任务的成绩总结;成立相关学科督学组成的学科督学工作组,开展基于相关学科报告的再调研和监督整改方案的完成。
构建评价模型,强化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对结果评价的补充和纠正,以动态视角追踪学校、学生、教师的发展全过程,是一种全周期、多角度、反馈性的评价,有利于打破“一考定终身”。
海淀区广泛查找国内外文献,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实践探索,开展区域七年级学生学习品质监测,聚焦初中起点和小学终点,借鉴学习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了由学习认知与体验系统等五个一级指标,学习意志力等九个二级指标的学习品质评价体系,构建了学生的动态成长性评价模型。从2017年开始,海淀区每年对全区七年级新生进行学习品质测评,撰写《海淀区小学毕业生学习品质测评报告》《海淀区七年级新生学习品质测评报告》以及相应的小学和中学的分报告,纵向跟踪研究、动态关注过程,发挥了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海淀区还成立了“中小学生学习品质提升研究”群体课题项目组,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和育人质量的新路径。
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增值评价。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把起点、过程和结果统一起来,旨在引导评价对象的多元发展。增值评价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对比学生通过教育活动获得的进步度客观衡量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成效,是一种更加公平和精确的评价方法。
海淀区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聚焦教师、学校、学生的增值评价。海淀区全面收集学生学业发展、品质发展、心理健康和教师教学行为数据,完成《五年级学生学习品质分析报告》和《小学教师关键能力评价报告》,进一步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在深入分析学生学习品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等数据的基础上,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开展教学改进研究。
为了回应学生、学校、家长所关心的学生、学校是否增值,增值多少,在何处增值的问题,海淀区以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区域教研转型实践研究”为载体,开展基于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的增值评价研究。选取区内2018届和2019届初三毕业生为样本,为保证分析有效性并能进行跨年一致性比较,最终选取66所初级中学,其中2018届学生共计10471名,2019届学生共计10824名。选取每名学生7年级入学一个月内参与全区统一摸底考试所得成绩作为基线测试成绩。选取每名学生在9年级期末参与的全市学业水平考试所获得的中考成绩作为再测成绩,构建增值评价模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成绩及3科总成绩。对结果进行了学生层面、学校层面以及学校个案的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区域实际设定进步程度的判定标准,界定学生或学校的增值类型提供了从行政化转变为专业化的保障;为学校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时段学生总体进步表现及分布形态反思教育教学,提供了改进教学的科学证据。
多主体重应用,健全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已成为教育评价的趋势和导向。从评价内容来看,综合评价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落到实处;从评价主体来看,综合评价鼓励多方评价主体的参与。
海淀区教委牵头教科院、一线学校共同研制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利用每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获奖典型案例,组织开展海淀区综合素质评价论坛。同时密切关注海淀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提炼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的创新做法与经验,进一步深入研究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域推进与校本化实施。为全面了解海淀区高中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情况,海淀区教科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组织实施了海淀区2019届高中优秀毕业生综合素质发展调查,针对如何更好提升育人质量、促进每个学生卓越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如把提升学习品质作为提高学业成绩的关键抓手;家—校—社要合力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探索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形式。同时分析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相关因素,总结提升学生培养策略,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