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身边老人说:某某孩子都三四岁了,还不说话,但虽然不说,人家心里啥都懂,聪明着呢!
当身边家长抱怨自家孩子说话晚时,大部分也都会安慰说“贵人语迟,说明你家孩子聪明”。
的确,也有这样的例子,爱因斯坦就是一个4岁还不会说话的人,到9岁时说话还不流利,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创造了科学的奇迹。
于是不少人就深信“贵人语迟”的说法了。
孩子说话晚是“聪明”的表现吗?
其实,两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有的孩子七八个月就会说话 了,也很聪明,有的孩子三四岁了不说话,也并不存在智力明显高于同龄的孩子。
所以这种根据说话早晚来判断智力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家长们也别盲目相信了。
不同的孩子,会说话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是女孩要比男孩说话早一些。
说话早的孩子基本在七八个月就开始说话了,会叫“爸爸”、“妈妈”,等到1岁左右基本能说很多简单的句子了,能和家人做简单的交流。
章子怡 曾在个人社交平台晒过二胎儿子第一次叫“妈妈”,就是在8个月的时候。我儿子第一次叫“妈妈”也是将近8个月大。
但也有些孩子就是迟迟不说话,看上去一切正常,做检查,智力、发育也都正常,一直到两岁后,甚至三四岁,或者更晚才开始讲话。
我一个同事家女儿就是在2岁后才开始说话,不会说话前她也特别着急,带孩子做了很多次检查,但听力、智力都正常,并没有问题。
有一次是我陪她去的,那个老专家说,可能和遗传有点关系,比如父母双方有说话较晚的,或父母双方说话不是特别流利,都有关系的。她突然想到可能是因为老公小时候说话晚。
孩子语言发育有个体差异,“说话晚”可能是这几个原因
孩子说话晚,家长也不能太大意,要及时带孩子去检查,排除智力和听力方面的问题。
如果检查结果都正常,除了前面医生分析的遗传因素外,还可能是:没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这种情况,包括下面几种情形:
父母不爱说话,和孩子说的少,孩子得不到足够的“语言刺激”;
父母太过“善解人意”,每次都不等孩子说话,从孩子的哼唧、神情、动作直接破译,也就是没给宝宝通过语言表达的机会,该锻炼的时候得不到锻炼,自然会有影响;
家里人的语言不统一,比如老人或育儿嫂帮忙带孩子,她们说的是家乡话,而孩子爸爸妈妈说的是普通话,这样容易对孩子形成干扰,孩子会不知道该怎么说、说哪种好,孩子学会说话自然就晚了。
家长做好4步,巧妙引导孩子“早说话”
孩子的语言学习是有过程的:
第一阶段是语音的学习,也就是教会孩子正确的发音;
第二阶段是语言和物体建立联系,也就是把抽象的语言和现实的东西/行为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是语言表达,也就是说话,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想的说出来。
所以引导孩子学习说话,家长就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做好相应的辅助工作。
第1步:多和孩子说话
从6-7个月后,宝宝开始模仿说话的声音开始,就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多陪宝宝说话,并且说话时,速度要适当慢,发音清楚,并且对着宝宝说,让宝宝看清楚大人说话的口型,方便模仿。
在孩子说话的阶段,可以随着孩子说话的内容,说些有趣的内容,陪孩子互动,比如指着鸭子教孩子说“嘎嘎嘎”,玩得开心时,教孩子说“笑哈哈”等等。
第2步:不做“破译机”
家长在和宝宝沟通的过程中,因为对孩子已经很了解了,当宝宝有什么需求时,家长可能 会先意会就去直接做了,这样对于锻炼宝宝说话是不利的。
但也不能“一根筋”,就非得孩子说了,家长才去满足,那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哭闹,要根据情况自己把握好分寸。
而且可以用“玩耍”这样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说。
比如孩子指着某个玩具想要,家长可以拿起这个玩具说“宝宝是想要玩具吗” ?让孩子明白这个叫“玩具”,当孩子认识玩具后,可以引导宝宝说“玩具”。
第3步:使用“小技巧”教孩子说话
语言学习需要环境。
不仅仅是语言环境,能保证让孩子经常听到、经常表达,需要注意的是,要叫法统一,比如家里有小狗,妈妈告诉宝宝这是“狗狗”,奶奶说这是“汪汪”,这样也会影响宝宝的学习;
而且也要具体的情境,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每天的吃奶、睡觉、换尿布、大小便……做这些的时候,都可以随时和孩子沟通。
借助图画书教孩子说话。
也就是关于 “语言启蒙类”的书,纸板书、小布书、小绘本等,只要上面有大量的宝宝能看懂的图画情境,并且有简单的语言表达,就可以经常带宝宝看。
第4步: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家长要有耐心
孩子学习语言和学习其他能力是一样的,需要慢慢来,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个词语到一整句话。
而家长也 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要有耐心的正确引导,对孩子多些包容心,并多鼓励孩子去说,有说的不正确的地方,耐心的纠正;如果孩子不配合时,就不要强迫孩子非得说了。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学习说话的内容,你家娃是多大会说话的呢?在锻炼宝宝说话时,你又做了哪些工作,或者有哪些小技巧,都欢迎分享给其他家长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