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扎根乡村的校长:自己自卑过,要把学生培养得自信

条评论

扎根乡村的校长:自己自卑过,要把学生培养得自信

每一寸土,都有人奔赴;每一寸心,赤诚溢胸襟。在国之东——黄海中部的千里岩岛,在国之南——南海中南部的三沙市,在国之西——新疆喀什,在国之北——黑龙江大兴安岭,在位于西藏山南的全国海拔最高边境派出所……他们守护一方,默默奉献。

2022年国庆节,澎湃新闻推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特别策划“山河有我”,讲述祖国各方这些守护者的故事。愿我们安享岁月静好,也时时记得那些负重前行的人。

龙沟小学校长白振。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龙沟小学校长白振。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44岁的白振,高高瘦瘦的,走路时会因为左腿无力,一瘸一拐,说话时带着几分方言音。

乡音无改,是因为白振生活的重心一直都在养育过他的村庄和培养过他的母校。

白振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龙沟村(现属白园村)。儿时,他因病导致腿部残疾,有些自卑。后来,他进村里的龙沟小学上学,受到老师的关爱,对母校心怀感恩。20岁中专毕业,他选择回到龙沟小学从教。之后,他从普通教师升为副校长,又于12年前开始担任校长。

白振的妻子是阜阳市颍泉区一所中学的老师,夫妻二人工作的学校相距数十公里。白振日常大多数时间在龙沟村,两个孩子跟随妻子住在城区。妻子也曾希望白振能调去城区工作,给孩子更多的陪伴。但白振舍不得离开龙沟小学和他的学生们。

“我们学校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我自己也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知道学校教育对他们有多重要,我想教好他们。”白振说,“而且,这些孩子都特别天真可爱,跟他们相处一段时间后,会很牵挂他们,舍不得离开他们。”

近日,白振向澎湃新闻讲述了他与龙沟小学之间的故事。白振说,儿时母校的老师给过他很多温暖,长大后他想把那份温暖传递给更多孩子。这就是他要坚守在龙沟小学的原因。

儿时被老师温暖,长大后回母校任教

1978年出生于龙沟村的白振,祖辈都是农民,父母不识字。5岁那年,他生了一场病,父母找农村赤脚医生为他看病打针。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白振不能下床走路,后来多方求医却仍未治好,留下了左腿肌肉萎缩、肌无力的问题。

再后来,白振接受了自己左腿残疾的事实,慢慢习惯了一瘸一拐地走路。

尽管如此,身体上的这种变化让白振感到有些自卑,并给他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艰辛。

白振家所在的行政村由众多分散的自然村所构成,当时龙沟小学离他家很远。他至今记得,上小学后,他每天要走半个多小时的路,赶在早上6点前到校上早读。由于腿脚不便,他往往要比其他同学起得更早,才能准时到校。

“农村谋生机会本来就少,我的腿又有毛病,我从很小就懂得,要想长大了能自力更生,就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在白振的记忆中,他每天会按时去上学,风雨无阻。

冬日的早晨,天还没有亮,白振就要踏上狭窄的乡村小路去上学。令白振感到温暖的是,在去上学的路上,他常常能碰到一位与他同村、在龙沟小学任教的女老师。

“老师本来应该能走得比较快的,但她走得很慢,似乎有意在等着我、跟我作伴同行。”白振记得,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也时常能碰上这位女老师,一起慢慢走回家。

虽然白振至今不曾去问那位老师当时是不是有意在等着他一起走,但他相信那么多次的相伴同行并非偶然,是老师对他的一种关爱。漫漫上学路,因为有老师的陪伴,当时年幼胆小且自卑的白振心里不再害怕,很有安全感。

在学校,老师们也常常鼓励白振要好好学习,不要太在意腿上的问题。“幼小时,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鼓励特别重要,这也是我对母校怀有深情的原因。”白振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5年,白振如愿考上了阜阳市一所中专学校。1998年中专毕业时,白振有机会留在城里的学校从教,但他毫不犹豫地回到了母校龙沟小学。

“我对母校很有感情,当时很多曾教过我的老师还没有退休,我觉得能回母校当老师很好。”在白振的印象中,当时父母也很为儿子能回村里的小学当老师感到高兴。

每学期都要对全校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家访

就这样,白振从学生变成老师,再次走进龙沟小学。刚开始他主要教语文,后来一直教数学,并兼任一些其他课程的老师。因为工作表现突出,2009年,白振当上了龙沟小学副校长,次年开始担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