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新能源车险规模攀升

条评论

新能源车险规模攀升

根据乘联会数据,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增幅明显高于乘用车市场。

虽然1-8月当中,新能源车销售有所波动,但长期增长趋势不变。随着新能源车销售维持火热,新能源车险规模也随之增长。与之同步的是,今年二季度的车均保费也有小幅上涨。

车均保费增长并不难理解,压铸一体化工艺和车内更多的智能化器件,使得车辆一旦出现碰撞,摄像头、传感器等电子器件维修率更高;集成在车身底部的电池成本同样不斐(约占到40%),而电池更易受到碰撞损伤风险,也让新能源车比燃油车维修成本更高......

种种原因让新能源车险随着车辆销售的递增,呈现出规模节节攀升的态势。加之新能源车险本身是个复杂险种,保费核算过程中影响因子多且繁复,无形中提升了中小险企入场门槛,目前头部巨头占据了市场7成左右份额,从老三家上半年的车险业务成绩可见一斑。

车险成上半年业绩重点

根据人保今年中报,上半年人保财险新能源车承保数量达282.4万辆,同比增长54.4%,保费收入为126.3亿元,同比增长54.7%,占车险总保费的比例为9.4%。同时,新能源新车的保费在整体新车保费中,占比已达28.3%。[2]

车险一直是人保财险的第一大险种。在2022年,人保的机动车辆险业务实现总保费收入2,711.60亿元,同比增长6.2%。机动车辆险赔付率68.1%,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但承保利润113.05亿元,同比增长69.4%。车险的百亿承保利润为中国人保的业绩带来不少增益,人保在业绩报告中也表示,业务增长主要源于机动车辆险、农险、意外伤害及健康险等业务的增长。[2]

人保之外,太保产险上半年实现车险保费收入507.65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新能源车险同比增长65.1%;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1]

平安产险上半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平安承保车辆数同比增长5.4%,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13.48亿元,同比增长6.1%。再看众安保险,作为今年上半年业绩同样不错的险企,上半年众安的新能源车险总保费同比增长超228.7%,令市场咋舌。

据公开信息,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三大龙头,合计车险保费5704.5亿元,市场份额占比近7成。

巨头们上半年业绩看起来均有亮点,车险业务突出,对于险企来说,这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吗?

倒也不见得。

新能源车市场繁荣、扩大了车险市场规模的同时,出险率和赔付率持续走高且远高于传统燃油车,成为新能源车险业务的隐忧。不少中小险企也囿于这些原因,对于车险业务不少还处于观望状态。

即便是规模体量庞大的头部险企,对于新能源车险这个新品种也仍然保持着谨慎,且还在持续摸索中。

各家持谨慎态度

新能源车险的良好前景跟目前行业的高赔付率已然产生了矛盾,对于新能源车险市场快速增长这件事,三大巨头都表示出谨慎态度,正在谨慎中寻求更加细分的险种和规则制定标准。

新能源车承保成本已经形成压力,车主逐渐谨慎,但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车主同样在抱怨“电动爹”保费贵。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梳理,今年二季度,机构的车均保费差距有所缩小,最高的为6300元,最低不到600元,多数险企第二季度车均保费低于2000元;从环比数据来看,超七成的险企车均保费较第一季度有所上扬。[3]

车主抱怨保费贵,也跟险企当前的计算方式有关。国产新能源车补贴比例较高,但新能源车保费却是参照补贴前的车价来进行计算,加上新能源车因为自身设计生产原因,维修成本高,保费也随之上涨。

一边是消费者吐槽保费贵,另一边险企面临着高赔付难题,处在盈亏线边缘,中小企业几乎不愿探索这一新业务。

毫无疑问,新能源车险还待发展。

根据《经济观察报》对行业专家的采访:「新能源车险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2022年新能源车险保费在650亿元左右的规模,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400亿,全年可能将超过千亿元,在整个车险领域中占比也要超过10%。将新能源车单独划分来看,目前车险是财险第一大险种,年保费规模在8000亿元左右;健康险排在第二位,已经超过2000亿元;农险排在第三位,约1500亿元的水平。2023年新能源车险保费突破千亿后有望超过责任险成为财产险第四大业务板块。」[5]

相信随着各家甚至车企对于新能源车险的逐步探索,车险发展将更加精细化,既利于险企,同样惠及消费者。